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无论是追求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希望特别差劲的孩子,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无论是追求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希望特别差劲的孩子,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
停止对“我”的执着,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且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没必要特别积...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首先,真诚地接受不能交换的“这个我”,这就是自我接纳。同时,对他人寄予无条件的信赖即他者信赖。要获得共同体感觉,还需要他者贡献。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
当对人大发雷霆的时候,那是“作为整体的我”选择了勃然大怒,绝对不是感情独立存在——可以说与我的意志无关——发出了怒吼。在这里,如果把“我”和“感情”分离开来认为“感情让我那么...
自由是什么?我为什么不能获得自由?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他人也不是为了满...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个人的愤怒(私愤)和对社会矛盾或不公平产生的愤怒(公愤)不属于同一种类。个人的愤怒很快会冷却,而公愤则会长时间地持续。因私愤而流露出来的发怒只...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别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你的目的就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阿德勒说: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岸见一郎 古贺史建。这本书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这一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德勒的思想。 生活给我们...
一、生活的意义在于对人类全体发生兴趣并与之合作为我们的世界做贡献。 二、感情绝不会和生活方式相对立,目标一旦定下,感情会为了要获得它而适应自身。 三、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
自卑情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便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
身形、性格与心智。 在心灵和肉体的表现之间,存在着一种固定的关系。 通过有计划的打击,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小孩变成举止像神经质的人。 如果我们有丰富的经验,我们便能从个人多表现...
一、生活的意义 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事物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事物对我们人类的意义。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或者说是我们的感受是我...
在家庭系统排列中所发生的事,是与一个更大的整体、一个灵性的场域联结者的。在这个场域里面,家族所有的成员都在场,而且所有人都与其他人共振着。同时,这个场域还联接着一个更大的场域...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在家族中有一个顺序,如同施与受一样,按照早晚自上而下排列。因此父母优先于孩子。重要的是,在家族中父母是大的,并且一直都是大的,孩子没有和父母一样的权利,对他...
个人良知:个人良知的意义是,通过它我们直接感受到归属资格所必需的东西。它类似于平衡感。一旦某人偏离了适用于其家族和团体的某种规则,也就是说如果他必须担心他的作为会令其失去归属...
羁绊与爱:羁绊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过程,我们对此无能为力。爱与之相反,我们可以决定增加或者减少。第一次结下的羁绊是最深的羁绊。如果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关系,羁绊会越来越少,过...
《谁在我家》是伯特.海灵格所著的一本心理学专业书籍,又谓之“新家庭系统排列”。还算通俗易懂。看完有一些感触,有感触的地方,正是我所需要觉察的地方。 家庭系统排列是一种广义的心...
曾经的情绪就像过山车,忽高忽低,人也顺着情绪喜怒哀乐。情绪化,就是孩子气,没有成熟。如果有人宠着,情绪化是可以让你有孩子般的快乐和天真。可是生活几多跌宕起伏,宠你的人会心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母亲”。尤其是女性,内在的那个“母亲”更加柔软坚韧。你的觉知一直在,你的真我是:爱、和平、喜悦。在“真我”和“觉知”之间,存在着一个内在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