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书偶然看到“浮皮潦草”这个词,一下就笑了。这么个口语、随意的词儿也白纸黑字出现在书里,一下觉得书籍都生动了。 感觉这是个可爱得有些顽皮的词儿。你要说我干事不严不细,我觉...
那天看书偶然看到“浮皮潦草”这个词,一下就笑了。这么个口语、随意的词儿也白纸黑字出现在书里,一下觉得书籍都生动了。 感觉这是个可爱得有些顽皮的词儿。你要说我干事不严不细,我觉...
我要写下来,并不是因为我的理解有多正确。关于人性、情感,各人见解不一样,还有一些高深、权威的人,能说出直指人心的意见。我写的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仅此而已。 我要是不写,心里会很...
相比下来,我更敬重斯特里克兰的选择。 不厚的一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心里跟着斯特里克兰一起压抑:虚伪的社交、格格不入的生活。中间感到痛苦:生活困顿,疾病缠身,有了克兰妮出现让自...
云南这边亮的晚,这几天差不多都是7:50多才日出。今天是初八,可能在抚仙湖过年的人都回去上班了,景点的人不太多。我们看了抚仙湖一朝一夕的景色。 今天白天更多时间是在自然博物馆...
墨江,全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在滇南,是普洱市的下辖县,昨天去的大沟村在的文武镇,就是墨江县的15个乡镇之一。 哈尼之乡墨江还被称为回归之城、双胞之城。叫回归之城是因为北回归线...
从昆明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大沟村,自己驾车要走六个多小时,那里是李志祥校长的老家。在那里有他的芒果林。今年他把两千棵芒果树让人认领,资助他的学校。我们准备认领一些,研究院也准备...
正月初五早上九点出长水机场,我们一行四人直奔云南省博物馆。这里是了解云南历史和发展进程的好去处,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博物馆二楼三楼共两个主厅,分远古时代、青铜时代...
因为买的书总寄不来,于是用起了“微信读书”。以前不愿用这个软件看书,怕老用手机费眼睛,也不像纸质书那样,可以随时前后翻。用了以后感受到也有它的好处,方便检索、可以看到同读这本...
苏轼怀着“寄寓”的思想来到海南, 不无欢喜: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虽然在南方濒临死境,但不如此,来到世间,就会失去了在海外奇游的机会。 生活困顿苦涩,但伴随苏轼...
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杭州士大夫间,宴游之风盛行,自家里都养家伎。1074年,苏轼39岁,12岁的朝云作为家伎进入苏家。后一直跟随。苏轼贬到到黄州后,纳朝云为妾。朝云为48岁的...
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白居易也有《雨中招张司业宿》“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苏轼苏辙来京城科考,晚上风雨大作,他们恰读“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看了后面的一些诗词文,还是数在黄州时所写的活泼充满灵性。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
苏苏轼诗词里对“鸿”的书写特别多,经常用来自喻,把“鸿”字写进诗里,并且贯穿了他人生的几个重要节点。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在世的最后一年有诗云 次韵法芝举旧诗一...
这是一首专门为柔奴写的词。柔奴姑娘姿容俊俏才艺过人,芳洁的口中,传出清亮悦耳的歌声,歌声轻妙,笑容柔美。不仅如此她还具备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词人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方山子传》苏轼人物传记代表作。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
第四章 黄州的东坡居士(1080年至1084年) “耕种自济,养生自保,著书自见,文学自适,韬晦自存”是作者对苏轼在黄州的生活概括 而心智不乱,知道自己的选择和坚守,是战胜逆...
第三章是从两千石到阶下囚(1072—1079)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是一场暴雨的始末,也是人生经历风雨的...
《宋史·苏辙传》云:“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宋代兄弟同朝者甚多,但像苏氏兄弟那样历经患难而始终一致的却甚少。如曾巩大致可以算“旧...
《马上赋诗寄子由》: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韦应物诗: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苏轼、苏辙兄弟曾共读此诗,“夜雨对床”是他们的愿望。苏辙在制科考试后,被任商州推官,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