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思想家荀子提出的“治气养心之术”,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他说,血气刚强的人,要用温和的方式来调和;知虑深邃的人,要引导他们平易善良;勇猛暴戾的人,要帮助他们养成顺从的习惯;...
战国思想家荀子提出的“治气养心之术”,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他说,血气刚强的人,要用温和的方式来调和;知虑深邃的人,要引导他们平易善良;勇猛暴戾的人,要帮助他们养成顺从的习惯;...
陈献章,号白沙,明代大儒。他的学说 以心为根本,功夫则得力于静,这种理念能够在当下这个喧嚣的社会里对我们有所帮助。 在静中养出端倪,是这样一种修养方法:想象一下,当你闭上眼睛...
原 文 孟子说“夜气”,亦只是为失其良心之人指出个良心萌动处,使他从此培养将去。今已知得良知明白,常用致知之功,即已不消说夜气;却是得兔后不知守兔,而仍去守株,兔将复失之矣。...
【原文】 又问:“甘泉近亦信用《大学》古本,谓格物犹言造道,又谓穷理如穷其巢穴之穷,以身至之也,故格物亦只是随处体认天理。似与先生之说渐同。” 先生曰:“甘泉用功,所以转得来...
《传习录》,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语录和重要论学书信集,由王门弟子辑录而成,共3卷。这本经典包含阳明心学的所有重要观点,记录了王阳明的思想发展,是阳明学派最重要的文献。 有人认为,...
王阳明通过几句话识破宁王谋反意图的故事,记录于明代郑晓所撰的史料笔记《今言》。 话说任职于江西时,王阳明初次见到宁王,假装要投诚,希望窥探对方是否会谋反。宴会时,宁王的谋士李...
增江雁塔,位于广东增江河畔,广汕公路旁,荔城镇南面2公里处的豸山上,是增城区现存的唯一古塔。雁塔相传为明代学者、抗倭名将胡庭兰所倡建。胡庭兰是增城胡屋人,出任福建学政期间,倭...
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以知行合一教人。虽然王阳明早期解释知行合一时,知有认知和知识的意思,不过据他所说,未点出良知二字前知行合一的知已经有良知的意思。因此,知行合一的知根本的意思...
王阳明不负所望,为大明除去困扰帝国多年的两广山中贼,只是,身心已经疲惫,健康状况也很差。他请求致仕不被批准,无奈地只好请病假还乡,回乡途中病逝于江西南安府。然而,朝廷不仅没有...
湛甘泉的传说在增城已广为流传500多年,既有史册记载,又有民间流传,多以湛甘泉的人生事迹、学术思想、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理念思想、书法作品、与其弟子间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与王阳...
劝酒王阳明平生忠赤有天知,便欲欺人肯自欺?毛发暗从愁里改,世情明向笑中危。春风脉脉回枯草,残雪依依恋旧枝。谩对芳樽辞酩酊,机关识破已多时。 王阳明《劝酒》一诗写于平定宁王之乱...
湛若水认为读书应该以我为主,追求自得,涵养内心是读书的根本,敬是读书的态度。读书,兼顾道德修养和科举功名,即二业合一。读书,也是随处体认天理的一种工夫,都是“一心”,必须与独...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被誉为“三不朽”大儒。 阳明心学以“致良知”为宗旨,提倡心即...
知行本是一本,但是人们有知而不行、知行分离的毛病,因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之说,是对症下药。他说:“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朱熹 横向他律,指接受法律、风俗、道德规范等外在的约束,并通过学习来间接地觉醒内心,从而加强道德修养。 阳明...
王阳明(1466-1560),名守仁,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学术上提倡“致良知”、“知行合一”,被誉为“三不朽”全能大儒。 王阳明是近年...
A:致良知感悟——以闻见之知的感知与德性之知的良知对举,而忽略理性之知的真知作用,这是不仅是阳明心学的逻辑缺陷,更是阳明心学认识论的范畴局限。 B:学好心学,要有真切为己之志...
今天,有宗亲在微信群里分享两首古诗:《赵太史黎秘书庞太守湛别驾周明府祁孝廉过访石洞》、《庞太守湛别驾招同赵太史周明府叶刺史祁孝廉张茂才饮青霞楼》。这两首诗都提到“湛别驾”,是...
2022年元旦,笔者带着家人到增城南香山游玩,顺便参观新建的莲花书院,由于是假期,有不少游人上山。南香山,又称南樵山,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南部,靠近东江,山势突显巍峨,若峨眉耸翠...
@欧阳人家 嗯,有一个落星亭
“此心光光地,更有何言”初探近日,在某微信群中有人说到阳明先生遗言中有“此心光光地,更有何言”的版本,引起大家讨论。笔者有如下想法。 我们知道,阳明先生遗言说的是“此心光明,夫复何言”,这是合乎他一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