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广东
  • 高二十班钱梦馨
    读百年孤独有感
    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世界上最孤独的事情,莫过于此。我想世界上也有那么一个地方,孤独到没有人去谈起,也有那么一群人,孤独到没有人在意。这种鲜活的孤独感,是每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我和马尔克斯的共鸣,一种无以言表的孤独,一种灵魂深处的宁静。

    【学生作业】10班:2022.10.29《老人与海》《百年孤独》读后感

    要求: 1.从《老人与海》《百年孤独》中选择一本书,写一篇鉴赏短文,自拟标题,不少于500字。 2.鉴赏短文内容可结合本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拓展阅读资料展开,鉴赏可以聚焦一个...

  •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读后感下
    高一十班钱梦馨
      “皇帝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极有作为,让一个时代打上了个人的鲜明印记,这是雄才大略型的,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等;一种是像宋仁宗这样,自己没有多少作为,却讲究自守之道,放手发动别人去作为,结果,皇帝也当得像模像样”,宋代的各项制度,如台谏制度、科考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改革与完善,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包拯等精英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角,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也在仁宗朝崭露头角。儒学的复兴和士大夫忧心天下意识的觉醒,强化了士大夫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庆历新政”也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一次实践,虽功败垂成,却是一次有着深远意义的政治改革,范仲淹等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情操至今熠熠生辉。
      互相制约的皇权、相权、监察权,形成的“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局面,这是北宋政治的现实,也是北宋士大夫政治不同于前朝后代的新特征。“不少文臣们也都表现出专制社会难得的行政理性,坚持‘和而不同’的君子风格,共同构筑了和谐的古代文人社会”,并“使北宋近二百年间,无论如何变化,国家机器均能循制运行,有条不紊,其稳固程度,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少见的”。在《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中,郭瑞祥试图通过史料的挖掘和全新演绎,突破传统观念对人物事件固有的平面印象。无论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还是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都意味着天下不再是皇帝一人的,比君主独裁无疑是进步的,适应了历史发展,应予肯定。而有宋一代,之所以没有出现暴虐之君,古代文化造极于宋代,与士大夫政治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仰望历史星空,我们既看到了范仲淹、韩琦、包拯、王安石等优秀政治家,看到孙复、石介、周敦颐、二程等杰出思想家,还有柳永、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轼等文学家。“仁宗一辈子没有走出皇家宫苑一步”,却“搜揽天下豪杰”,“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宋仁宗和他的精英不仅演绎出惊天动地、跌宕起伏的风云际会,还开创了前无古人的繁华时代。郭瑞祥没有把宋仁宗抬到一个超越历史的高度,而是在历史的框架下或者在宋学研究中讨论宋仁宗在政治文化上的作用。虽然在仁宗之后,庆历士风也由于文人阶层内部原因发生丕变,文人政治在后来再也没有提供更加先进性的政治文化内容。但是,宋仁宗在北宋历史上独特的贡献不容忽视。

    高一10班作业(2022.5.1~5.4):《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读后感

    作业要求: 1. 5月1~4号阅读完书籍《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写作一篇读后感提交。提交形式:在本文后面以评论形式跟帖提交作业。 2. 读后感内容和格式要求:自选角度,内容...

  •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读后感上
    高一十班钱梦馨
    偶然间遇见这本书,我开始了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向我们讲述宋仁宗与他的精英朝臣们的故事。相对于大多数帝王而言,宋仁宗是一个温和、仁慈的人,在历史上比不上唐太宗、康熙、乾隆等出名,没有丰功伟绩,对他的评价也没有多高。好声色,面对朝臣直接的争执喜欢和稀泥,政治手段不强硬,以老好人的姿态面对众臣。但在他执政的这四十二年里,宋朝文化十分昌盛,唐宋八大家这一时期就有六人。
    宋仁宗的臣子们,许多是后世名留青史的人物。如范仲淹、欧阳修、晏殊等。起起伏伏的政治生活仿佛是这些臣子的常态,范仲淹多次被贬,然后再重回朝廷。因为被贬,也写下来许多流传后世的佳作,如《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是因为被贬而写出。宋仁宗的性格使然,范仲淹虽多次被贬,但也没有贬到什么蛮荒之地。
    在专制主义皇权的笼罩下,仁宗时期的朝臣算是幸运的,文臣谏官不断给皇帝提建议,唾沫星子都喷在皇帝脸上,不断约束皇帝的行为。对此,仁宗大多数时候时包容的,时常听取他们的意见。这一时期的许多朝臣品德高尚,为了心中的正义据理力争,敢于上谏。虽外有西夏与辽的威胁,内有一些地方政变发生,但总体而言,仁宗时期算是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天下太平,文化昌盛。
    北宋传九帝,仁宗居第四。除了“狸猫换太子”,仁宗的存在感弱爆了。十三岁登基,却一生都没有走出汴梁城,文治武功也比不上他的父祖。所以,鲜有文人骚客、史学巨擘愿意像描写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般,为宋仁宗着墨。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剧中闪亮的“全文背诵并默写天团”成员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范仲淹、司马光、黄庭坚等,不仅是舞文弄墨的骚客,还是朝堂之上席卷风云的政治家。在《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中,文史作家郭瑞祥从第一手史料入手,以时间为轴,从宋仁宗亲政到嘉佑开科、苏轼题榜,全方位、多视角地演绎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宋,并透过盛世背后的纷争权斗,揭示了赵宋王朝的政治特色、时代气质与人文气象。
      一部中国封建历史,从头到尾,贯穿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进程,这是历史的基本事实。“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由魏晋隋唐的贵族政治转变为宋代以后的官僚政治,是唐宋间发生的巨大变革之一”。“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三月戊子,宋神宗在资政殿召对二府大臣议事,三朝元老、枢密使文彦博对神宗说:“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神宗说:“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答道:“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既反映了北宋的政治现实,亦道破了北宋的政治奥秘。
      “文人政治发展过程中,既有历史规律的必然性。也历史机遇的偶然性。在专制体制下,一个理想文人社会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君主的素质”。考北宋历史,至少在赵匡胤的那个时代,帝王的任性、无理与无赖还往往干扰着正常的政治生活,触碰皇帝权威或者底线的人,轻者非贬即谪,重则下狱、诛九族。而在仁宗朝,“士大夫不仅不满足于与皇帝共治天下,而且要共有天下”。他们认为,天下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天下之事不能由皇帝独裁,“政事由中书则治,不由中书则乱,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被“批龙鳞”“犯天颜”,宋代皇帝虽时有震怒,却并非置若罔闻,“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

    高一10班作业(2022.5.1~5.4):《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读后感

    作业要求: 1. 5月1~4号阅读完书籍《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写作一篇读后感提交。提交形式:在本文后面以评论形式跟帖提交作业。 2. 读后感内容和格式要求:自选角度,内容...

  • 2022-03-18

    《中国智慧 写给中学生的18堂课 国学哲思课 胡立根著》读后感 第二课 《和而不同:恪守底线的和谐中庸原则》 和而不同,意思是,为人处世讲求和谐,但又应拒绝苟同。语出论语子...

  • 2022-03-17

    《中国智慧•读写给中学生的18堂课》 胡立根著 第一篇文章内容是《庄周梦蝶,鱼乐而知》,讲的庄周在宋国做漆原力的时候,一个很有名的梦,梦里庄周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