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浙江
  • 你们在哪里?

    我的两个U盘,一支翻阅笔,你们去哪里了? 我把你们安放在一个小袋子里,如今,不见了,就是三个啊! 找了三天了,依然不见踪影?我把你们丢在了哪里啊? 以为在家里,可是找遍了书桌...

  • 把书抄完烧成灰吃掉?

    读《聊斋》《于去恶》故事梗概: 北平的陶生在参加乡试的途中,竟然遇到了顺天府的于去恶!看到于去恶把书抄完接着烧成灰吃掉,然后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陶生那叫一个纳闷呀!于是赶...

  • 哄哄自己

    黄宗羲说:“以心安不安者定其出处。” 这世上有五颜六色的花,也有五颜六色的人。一花一世界,一人一洞天。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不喜欢某些花太正常了,人也一样。接纳我不能改...

  • 时间之喻

    博尔赫斯引用过法国诗人布瓦洛的一句美妙绝伦的诗“时间流逝于一切离我远去之际。” 博尔赫斯自己说的一段话同样美妙:“所有的人都睡着了,只有时间之河在悄悄流着,流过屋顶,流过田野...

  • 在加速时代 “踩刹车”:凝视身边的自然诗意

    契诃夫在《醋栗》中写道:“只要人秋天见过一次鸫鸟南飞,他就再也不能做城里人了。” 我说,只要人上过一次春山,见过一次真正的映山红,她就再也不能做城里人了。只要周末,就想着上春...

  • 香樟年轮里:穿梭的松鼠与不绝的鸟鸣

    一小只松鼠,快速小跑蹿过柏油路,消失在河岸。 它从哪里出来,从我家屋后的那棵大树上。那棵香樟树,不知道今年多大树龄,据公公婆婆说,打他们住这里的时候就有了,不是谁种下的,是野...

  • 120
    爱莲说,又一节好课

    爱莲说,又是爱莲说。 这几天,连同学生的微型课,听了多节爱莲说。学生喜欢选择这一课,估计因为这一课短小,容易把握。 今天,王老师的课设计了一个情境:用花装饰我们的教室,你会选...

  • 溯源钱梦龙语文教学艺术:从成长轨迹中汲取养分

    今天上课的内容是——钱梦龙的语文教学艺术。 我们从探讨钱梦龙为什么能够成功说起,先请同学们看了钱梦龙口述的他自己的成长经历。 看得出,大家对名人的成长历程很感兴趣。回答问题很...

  • 什么触发了习惯?

    视觉触发,既然M麦当劳的字母弧形是一个典型的视觉触发例子,看到这个字母,就会条件反射有进食欲望,那么如果有个醒目的提醒自己的图案或者文字,触发自己的好习惯的生成,也是同样的道...

  • 习惯改变人的DNA?

    习惯不仅改变你的财富状况,还能改变人的DNA。 日常习惯可能导致人体开启或关闭某种遗传基因,这种现象通常被成称为“基因表达”。在生命过程中,有的基因被启动,有的基因被关闭,这...

  • 三大习惯拉开贫富差距

    眼看着同一起跑线的人,十多年后,形成贫富悬殊,同学会上唏嘘不已,这样的事实就在身边。 为啥呢? 是习惯的的作用,富人有些习惯是穷人没有或者不屑的。比如: 1.不断进步——不断...

  • 不紧不慢 ,希望可期

    回忆《肖申克的救赎》,一个新来的犯人的出现和无意透露,安迪看到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重获自由的希望在即,安迪充满对自由的憧憬,可以正大光明、清清白白重归自由世界。 可是,当唯一...

  • 一场 “干货” 满满的成长赋能之旅

    “老师,这样的活动太干货了,希望多举办一些。”达同学如是说。达同学全程参与了系列讲座,好学认真 “这个老师一讲,就像个语文老师,超喜欢。”何同学说。 “老师所举到的例子,像《...

  • 2025-03-27

    上午听课六年级的语文课,《表里的生物》,老师做了跨学科设计,跨的是科学学科,如何求证一个小实验,如何表述求证的过程,其中用到了AI朗读,视频实验,用时不多,但是更好缓冲了小学...

  • 语文侦探,语文没了

    小学,小鸟死了,化身侦探,揪出凶手; 初中,学《孔乙己》,孔乙己死了,化身侦探,探寻孔乙己之死,揪出真凶; 高中了,祥林嫂死了,还要化身侦探,探寻祥林嫂死的真相。 …… 学生...

  • 差距到底在哪

    10分钟的语文微型课,可以把人带动得跃跃欲试,也同样可以把人上得昏昏欲睡,上课不在时间长短,所以,十分钟的微型课足以甄别人才。 同样一个问题,怎么问,大有学问。平平无奇问,可...

  • 案牍劳形时,渴望体力活的 “下班自由”

    心累事忙的时候,特别向往做简单的、纯劳力的活。 这两天一个培训项目,忙得焦头烂额。再加上论文修改,讲座备课,专家安排等,心力交瘁。 真想回到家,就侍弄花花草草,或者拖地板,搞...

  • 国风经典音乐会:音符里的宁静,人生中的启迪

    晚上,盛装出席了一场音乐会——浪漫国风经典音乐会:《卡农》《大鱼》…… 三位年轻的演奏家。其一是钢琴,庞然大物,黑漆闪耀如镜子,钢琴手是一名卷发的青年男子;其二是小提琴,一名...

  • 要远行,先倒掉鞋子里的沙子

    “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法国作家伏尔泰 这句话用形象的比喻传达出深刻的哲理: 远方的高山象征着远大的目标或者宏伟的理想,那是我们心中遥远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