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以下内容纯属个人想法,不含有任何的双关和引战,也绝非学术造假。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在我眼中,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这战国四公子中,真正称得上君子的,只有信陵君魏无忌一位。
刚读完孟尝君列传的第一段,我原本以为出身名门的孟尝君一定会是一身正气的。但后一段就简明的写出了其父田婴的自私。为了保全自身的安全,竟然舍得抛弃亲生骨肉;“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裋褐,仆妾馀梁肉而士不厌糟糠”的腐败场面也是暴露其父的奢靡生活。身为君子应当以身作则,可孟尝君竟因为平原君的一句揶揄而发怒,“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这种不理智的做法着实为他的形象减了分。
平原君列传我只读了第一段就没有再读。开篇第二句便说平原君“诸子中胜最贤”,可第二段中,平原君在躄者面前“笑应”,待人走后却称其为“竖子”。后来知道门客离去是因为这件事后,又把美人给杀掉。我从这件事中看出三点来:1、如果平原君真的礼贤下士,为何要称躄者为竖子而且还不遵守约定?这说明平原君并未把躄者当成是贤士,也在用一种歧视的眼光在看待他。2、在听说门客离去大半正是因为此事时,他又把美人杀掉,这种做法说白了还是为了自己的名誉。3、他随意把他人的性命玩弄与股掌之间,这种行为是对人性的亵渎。我对赵胜平原君的称呼实在不敢恭维,后边的内容我便没有心情再读,只看了李同批评他的一句话:“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馀梁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这是与上一篇中田婴的情况完全一样的,具体分析我也不必多说。
看到信陵君处,总算有一个形象像正面人物的人了。开篇写了一件小事,结尾写“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得不说,我也为之一震。自己的朋友能深得他国的情报,这是怎样的一种实力,不言而喻。而正是因为他的礼贤下士,才有了侯嬴这么一个甘为知己者死的门客,也才有了窃符救赵这一历史壮举。四公子中,信陵君最适合做今天的偶像。
春申君的故事则发人深省。能凭一己之力说服其他国家的君王不进攻自己国家的人并不多见,一人说退秦军虎狼之师足以见得春申君有着非凡的胆识和勇气,这种品质是其他三公子所不具备的。但悲惨的是后来的春申君变得昏庸无能,骄奢淫逸,这种从好到坏的转变,是他一生悲哀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我们后人反省的地方。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人无完人,哪怕是当时有名的公子也会有失去理智犯错的时候,所以从现代的思想来看,四公子恐怕并不都是人如其名的。
38班 周骏博
战国四公子传评论(四公子区)写下你读四公子传后的感想。可以写其中一个,也可以综合四人传记谈你的感想。角度自选,贵在说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