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开发中,我们发现,前后端联调的时间简直要比前面并行开发的时间还要长。即使前期(号称)已经商定了接口也于事无补。 一个应对方案是雇佣全栈程序员,这样就没有“联调”这回事了...
在日常开发中,我们发现,前后端联调的时间简直要比前面并行开发的时间还要长。即使前期(号称)已经商定了接口也于事无补。 一个应对方案是雇佣全栈程序员,这样就没有“联调”这回事了...
翻达利欧的《原则》,从中发现了真·一把手工程。 桥水公司创建后的十几年时间里,都只有十几二十人的规模。但是从那时起,他们就开发了经济预测模型。那个年代还没有互联网,数据靠自己...
昨天面试了一个人,简历上写着做过架构师,我就问他:就设计系统这件事,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这是因为我刚刚重读了《人月神话》(说是重读,其实以前是在学校的时候读过一遍,囫囵...
重读《人月神话》,发现其中的观点和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高度一致。 写于1975年的书,半个世纪之后,依然反映现实、指导现实。难怪有人称之为软件界的圣经。 是否读过《人月神话》不...
国内知名快递厂商之一的HR老板嫌他们的系统太烂,让小弟物色一个能干的产品经理,要“熟悉人力系统所有模块”,来把HR系统搞起来。 这个小弟是我的一个弟弟,就四处挖人了;问了华为...
已故的左耳朵耗子说过:你没见过好的,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好的。 今天看了一个前同事的视频号,大意是说国内的老板们指望数字化“管理出效益”是一种根本性的错误,落入了过度管理陷阱,...
数字化团队是一个关键因素。 从大的方面讲,业务、产研构成一个团队。但现实情况中往往是割裂的。 其次,产研本身是一个团队。现实情况中产品和研发也往往是割裂的。 再往下,研发自身...
数字化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过程。或者说,它是一个有机过程,不是一个机械过程。抄不了作业。 从《没有银弹》发表(1986年)算起,业界已经经历了多次技术革命,有好多次看起来仿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实践着的人是最接近真理的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信息化、数字化工作,更是注重实践的学科,其中的细节多如牛毛,这些细节,决定成败。 也就是说,数字化的...
不顾场景玩逻辑,就会陷入千斤拨四两的境地。 产品经理和工程师发现一个产品的逻辑问题,忙乎近两天,一问根本不是人家业务的场景;纯粹形而上了。 日常这种情况太多了。
ESB,或者用个现代的词儿叫 iPaaS,应该是每个企业都需要的,就是华为 ROMA Connect 那种。但网上找了一圈没找到开源免费的。有一些打着开源旗号的,进去一看要收...
最近北京开了个什么国企CIO与数科公司峰会。没有什么新东西,基本上还是老一套:一哄而起。 一哄而起的事情容易一哄而散。十年内,数科公司将挤垮国内软件产业和它们自己的大部分。中...
以前说过, Impl 这个后缀是个反模式。但为什么在学院派老师父们的反对下仍然大行其道? 老师父们教导我们,要面向接口编程,不要面向具体类型。因为接口是相对恒定的,而实现易变...
前面谈到过微操导致管理下坠。与此对应的有管理上浮,就是所谓的人浮于事了。那么管理下坠好还是管理上浮好?非要二选一的话,宁要下坠不要上浮。下坠还可以通过努力拽上来,上浮几乎是没...
DDD项目中,要把查询类功能单独拿出来,不要让查询也走聚合。查询就是查询,直接将库里的数据整成展示的数据即可。 就是说,做DDD,就要查询与命令分离。“DDD机器”是为状态机...
《清教徒的礼物》是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真经,是人间大道,是现代成功之道。
教练人时,一定要教他考虑问题的先后次序。首先要从问题域入手,把某个问题从头到尾调查研究一番,整体上理解了、把握了,再去找具体的技术方案解决。 技术人员的头脑经常是反着的;不是...
要想干成事,最好用自治团队,我管它叫海贼团型的团队,别用海军型的,尤其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建立有主人翁意识的团队。 但中国的企业是不可能把技术人员当成主人的。所以数字化团队要想...
研发管理(或者其他什么管理)是否应该微操(micro-managment)? 这得分项目、分团队。 如果是对质量要求很高的项目,就至少需要索隆之眼盯着。 如果是非熟练团队,就...
按照我国传统,各行各业都有个祖师爷拜一拜。架构师这种职业的祖师爷是谁?我觉得是维特根斯坦。架构师的核心工作是名词游戏;精确定义一个个名词(动词也要名词化)并厘清它们的边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