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杜甫的济世情怀
    李白与杜甫是唐代诗歌发展的两座高峰,也是整个文学发展当之无愧的典范,自然会有后人相互比较,相互欣赏,企图一比高下,但无奈李白是浪漫主义,李白写“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很受人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瑰丽而迷幻,杜甫是现实主义,他以一个百姓的姿态观察百姓的疾苦,“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自然与李白大不相同。
    杜甫家境优渥,早年生活富裕,但他更广为流传的还是忧国忧民的诗句。他后半生几乎都在流浪,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但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杜甫是儒士,自然能超越物质的存在。另一方面,杜甫时处晚唐,战争,动乱时有发生,皑皑白骨,或因饿死或因战死,昔日大唐不复存在,只要是人,就会有同情心,就会有物是人非的感触。
    杜甫在《石壕吏》中写到一个家庭的破碎“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是战乱中千千万万家庭的写照。试想你若是杜甫,一个诗人,看到这些,怎能不触动心弦。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纵然家境贫困,但仍想挽救那些美好,也许这就是杜甫一生都在追求的济世情怀。
    董铠阳

    李白杜甫写作练习

    近期读了李白、杜甫的诗歌,初步领悟到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之准确评价。 李白诗风多变,多以清新飘逸,雄奇浪漫见长,诗歌内容涉及广泛,尤其是抒发理想受挫的苦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