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儒与道的碰撞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取精华而舍其糟粕也.
    史记中的屈原便是这儒家的代表而渔夫是道家 .一头是宁死不屈一头是顺其自然.和不两者中和,既保留心中观点又不以死相逼呢?
    当屈原到江岸边披着头发脸色憔悴心中满是忧思与无奈,想施展才能报效祖国又有无能为力,而渔夫却回答说:让他不拘泥于世事与世推移,于是随波逐流,别人喝醉为何自己不品尝薄酒等等.,想让屈原领悟到道的思想,从而不再那么固执,使其顺其自然,不再忧思无奈.可是屈原固执己见:谁又能以高洁洁净的身躯来受污垢的外物在身上呢?宁愿葬身于河中也不愿让洁白的身躯被蒙上污垢....她们的对话也以此告终.道与儒也并没有谁的胜出.辗转如此,屈原最后也应了他的话:“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最终投江,给后世带来无限的遗憾......
    假使时光倒流,屈原听取采纳了渔夫的话,并且加以自己的想法, 使道儒思想相结合,那么历史会变成什么样,我也不得而知了.
    在平时生活中,我认为我们也必须道儒相结合.儒: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就要使劲学,不能说什么“顺其自然”,只有努力了才会有收获,只有在学习的时候一股劲的向前冲才可能成功 .你不成功并不是时机未到而是努力不够.道:在平时努力后,却失败了,那么就请忘掉痛苦顺其自然,毕竟我们已经为他付出过代价了 ,如果没有别的办法,就请潇洒地挥一挥手,不再为身后摔坏的罐片而悔恨,这样我们才能创造自己的价值.所以我认为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16刘怡

    《屈贾》:儒与道的碰撞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儒家的精神,“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道家的选择。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就是一场儒与道的价值碰撞。你如何看待这种碰撞? 要求: 一、采用“观点...

  • 儒与道的碰撞
    是独善其身还是兼善天下,这个至今都未解决的问题或许永远永远也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答案.因为这已经不单单一个选择,更是双种思想的抉择,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主观,各有各的道理,而这也是我国两大主流思想儒与道的碰撞.
    当屈原从被重用然后一步步被陷害直到被贬,屈原可谓是受尽磨难,可是说是天下人皆有负与他,但忠义的儒家思想早已深入他的灵魂,既然无力报国,便只好以死殉国,以示忠心,可这真的是唯一的,最好的做法吗?
    屈原来到江边,在离世之前,与一个渔夫发生了一段争执,渔夫问他:“何必非要重视那所谓的名节,为何不随遇而安?”屈原说:“谁愿意在刚沐浴过后穿脏衣服呢?我宁死也不愿被昏暗的世界所遮蔽.”随后便跃身江中,葬身鱼腹,我想渔夫会感叹:“施压,或许没人愿意但这并不代表不可以这样,穿一身脏衣服又能怎样,身外之物罢了.”
    这就是提到之间不可跨越的一条界线,儒者 ,重名节,道者,重精神,儒家重在修身,而道家,修心才是重中之重.
    儒,知不可为而为之,道,知不可而安之若素,正如这屈原与渔夫,可要说谁对谁错 ,谁又说得清呢?
    16陈睿杰

    《屈贾》:儒与道的碰撞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儒家的精神,“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道家的选择。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就是一场儒与道的价值碰撞。你如何看待这种碰撞? 要求: 一、采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