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河南
  • 120
    老年人秋季饮食要注意六个方面

    老年人秋季饮食要注意六个方面。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的老年人很容易没有食欲?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老年人变得对很多食物都不太感兴趣,这对健康是不利的。随着秋天的临近,其正是进补的好...

  • 120
    补养精气的佳品——五谷杂粮

    《素问·藏气法时论第二十二》中提出:“五谷为养……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谷,古人指粳米、小豆、小麦、大豆、皇黍五种粮食,后人多泛指各种粮食,为养育人体之主食。五谷富...

  • 120
    五种润燥养血的食物让你秋季更好看

    对女性来说,秋季的干燥对皮肤的伤害也是很大的,补气养血润燥都是女性秋季养生保健要注意的,针对秋季的气候特点,女性润燥养血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那么养血吃什么好呢…… 润燥养血...

  • 120
    重阳节养生6大习俗助老人延年益寿

    又到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而自古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这个节日与传统的清明、中元节、除夕一同被看作是祭祖的节日,但重阳节更是被看作是孝敬老人的日子。传统的重阳节习俗不仅是一种庆祝,...

  • 120
    深秋给你“三温暖” 中医防寒祛病4妙招

    在这样一个渐入寒冷的深秋季节里,很多病症开始困扰着人们,霜降过后,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时节对我们的影响。 天气...

  • 120
    霜降节气 饮食应平补

    霜降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节气含有除霜、天气渐冷的意思,其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同时意味着冬季的开始。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可见霜降节气养生工作是多么重要。中医...

  • 120
    白露时节 补肾养元防秋燥

    处暑过后天气渐凉,到了白露则是典型的秋凉天。“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日开始,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空气中的水气在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露珠,鸟...

  • 120
    寒露已至 秋三月早卧早起

    寒露时节已至,秋寒渐深,秋季与肺相通,深秋养肺要注重滋阴去燥邪。生活中要注意保暖,注重精神养生。保持心情愉快,以免悲秋之情绪! 祖国医学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120
    脾虚女人老得快 调补气血春常在

    常言道:“不保养是样子老,保养则是老样子”,同样的年龄的女性,注重保养脾胃的女人看上去年轻很多。中国女人一生最担心的便是衰老,衰老不可避免,但能够延缓。古往今来,女人们一直在...

  • 120
    女性养生应适时“避寒”

    女性一生历经经、孕、产、乳等特殊时期,在献出了伟大母爱的同时,也不断地耗津伤血。中医认为,“妇人以血为本”,即重视妇人之血,然血者,流通则盛。人体阳气的温煦,是保障血液流通旺...

  • 120
    秋分睡眠养生法 早卧早起防四禁忌

    现代都市生活灯火通明,不夜天的生活,造就了很多亚健康和不健康的身心状态。中医认为,秋分时节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秋分以后,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那么人们在睡眠方面...

  • 120
    秋分养生重健脾胃 中医5法巧避胃肠病

    秋分节气过后渐入深秋,此时易诱发胃肠病或使旧有的胃肠病复发。中医认为,秋分应养生宜养脾胃。那么秋分有什么方法有助脾胃安度秋季吗?食疗和艾灸如何搭配可达到脾胃保健的功效? 今年...

  • 120
    秋季防燥吃什么 饮食牢记五要四不宜

    中国人的饮食特点随季节变化而不同,进入秋季,蔬果丰收,虾蟹肥美,加之素有秋季进补的习惯,不少人在各类美食面前都放松了警惕。但俗话说:病从口入,不正确的饮食习惯、饮食方式会让身...

  • 120
    二十四节气——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所以得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

  • 120
    “春捂秋冻”要谨慎

    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随着秋季到来,气温逐渐下降,很多人遵从“春捂秋冻”的做法却被冻出了疾病。这不禁让大家产生了疑惑:“春捂秋冻”到底应该怎么冻? “春捂秋冻”要有...

  • 120
    秋雨季节祛湿,健康养生

    秋分过后这几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阴雨连绵中,真是“一场秋雨一层凉”啊。然而,雨天带来的不仅如此。潮湿生菌,你的皮肤和肠胃是否因此不安?风雨夹凉,你是否有“罗衾不耐五更寒”的...

  • 120
    秋天中医养生之道应以"和"为贵

    人体的生理活动应要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因此,秋季养生应要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进行多方位的调摄,并注意一个“和”字。 调和情场远离悲秋:中老年人应做到“心无其心,百病不生...

  • 120
    秋乏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是人们说爱瞌睡的人的口头禅。夏季天气炎热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容易犯困不难理解,然而到了秋高气爽金秋时节,人们为什么还会出现秋乏现象呢?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