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位于四书中的次位,是儒家学说中极具特点的哲学经典,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作为儒家思想的延伸活在每一代中国人的心中。 自古到今,很多人都在说中庸、中庸之道,但...
《中庸》位于四书中的次位,是儒家学说中极具特点的哲学经典,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作为儒家思想的延伸活在每一代中国人的心中。 自古到今,很多人都在说中庸、中庸之道,但...
《中庸》原文-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
陆澄录【4】 【原文】 问:“圣人应变不穷,莫亦是预先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
原文 问:“心要逐物,如何则可?”先生曰:“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
原文 问上达工夫。 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
原文 问:“后世著述之多,恐亦有乱正学?” 先生曰:“人心天理浑然,圣贤笔之书,如写真传神,不过示人以形状大略,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气,言笑动止,固有所不能传也。后...
读书就是将别人的思想变成一块块石头,然后建筑起自己的思想殿堂。——培根
黄以方录【29】 【原文】 邹谦之①尝语德洪②曰:“舒国裳③曾持一张纸,请先生写‘拱把之桐梓’一章。先生悬笔为书,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顾而笑曰:‘国裳读书,中过状元...
黄以方录【25】 【原文】 尝见先生送二三耆宿①出门,退坐于中轩,若有忧色。 德洪趋进请问。 先生曰:“顷与诸老论及此学,真圆凿方枘②。此道坦如道路,世儒往往自加荒塞,终身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