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山东
  • 2025-04-27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2010

    伏尔泰的这句话非常的尖酸刻薄,我想对它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我们能够非常鲜明地体会到伏尔泰的写作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讽刺,这是伏尔泰的武...

    0.3 6 0 1
  • 2025-04-26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2009

    “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有助于改善人类的风俗吗?” 卢梭的这段话出自1751年写就的《论艺术与科学》,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当时的第戎学院向全社会公开征文...

    0.3 24 0 1
  • 2025-04-25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2008

    到了昌平军训基地的那天晚上,发生了更加恐怖的事情,因为同寝室的同学都是这样开始彼此的寒暄和问候的:“请问你考了多少分?”“我在福建省是第3名。”...

    0.3 25 0 1
  • 2025-04-24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2007

    导语 在进入卢梭的精神世界之前,先来说一说我的个人经历吧。1991年,我从甘肃的一个小城市考上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在此之前,我只去过两个稍大些的...

    0.3 30 0 1
  • 2025-04-23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2006

    总结一下这几天的内容,我们的问题意识是,洛克的产权理论毫无疑问是在为商业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鸣锣开道,但是洛克会因此支持无限累积的绝对的财产权吗?...

    0.3 20 0 1
  • 2025-04-22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2005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诺齐克的第二个标准,也即以私人占用前的公共使用作为标准来衡量“不使别人的状况恶化”。各位朋友或许听说过“公地悲剧”这个说法,所谓...

    0.3 28 0 1
  • 2025-04-21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2004

    请问你觉得这个论证能够说服你吗?有一个名叫柯亨的学者表示不同意,他认为在这个例子中,虽然张三对土地的占用并没有恶化李四的物质福利,但却剥夺了李四...

    0.3 24 0 1
  • 2025-04-20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2003

    仔细考察诺齐克的上述逻辑,就会发现有一个说法最关键——“不使别人的状况恶化”,敏感的朋友一定已经意识到了,这正是对洛克“充足条款”的改写,诺齐克...

    0.3 20 0 1
  • 2025-04-19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2002

    有人会说,虽然货币的出现让“损坏条款”失效了,可是还有充足条款可以补救啊。没错,初看起来是这样的,但事实上充足条款导致的问题也许会更多。你想呀,...

    0.3 23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