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宋老师对《种子中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的逻辑理解的很清晰,对课堂上干种子解刨难度大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改进。
    不过,我觉得相比直接去掉干种子的解刨,我们将原有的解刨进行改良会更好:先解剖浸泡过的种子,观察了解种子内部的各个结构,再由老师直接发放解剖好的干种子,使之与浸泡过的种子内部结构进行对比。学生在对比中可以发现水能膨胀软化种皮,激活促进胚的生长,为生命的孕育提供条件。这样,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理解可以更深入些,也后面继续持续观察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奠定基础。

    《种子中孕育着新生命》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逻辑安排非常清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研究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二是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在导入部分我运用教师用书上拓展的世界之最——最大、最小种子的百科式提问...

  • 虞老师的这节课,很好的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给了他们充分思考和研讨的时间,第一个实验有纸团打湿的例子,老师也不着急,全班同学一起帮忙分析寻找原因,发现成功的关键在于杯内的空气,提出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猜想,也顺势推进到第二个活动——打孔,看看其他小组,如果也把空气放出来,纸团会不会也打湿,对猜想进行一个验证,这里的处理很巧妙,值得学习。另外关于这一堂课,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首先,从单元整体来看,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一共八课时,是按照总——分——总的形式进行排列的,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空气,是总;第二到七课分别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是分;第八课,把空气的特征和生活进行关联,是总。从单元课时的排列,就不难看出,本单元是需要学生进一步研究空气的特征,并把特征应用到生活中的,所以在第二到七课教学设计时,要及时更新单元班级记录表,让学生从单元出发,更好地对空气有一个整体认知。另外,二到七课时的教学设计也要有意识的将空气特征和生活应用联系到一起。
    然后,从本课教学目标和活动设置来看,不难发现《空气占据空间吗》是一堂思维型探究课,是需要通过老师有逻辑的教带动学生有逻辑的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提升和发展,重在激发、关注和回应学生的科学思维。从教材上的活动设置就可以看出,它从观察到的神奇现象出发,一步一步带领学生分析、猜测、验证,找寻其中的答案。
    第一个环节——压杯入水,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学生在发现纸团没湿的时候,会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产生“纸团为什么不湿”的疑问,并作出一些猜想“可能是因为水没有进入杯子”。这时老师需要顺着学生思维进一步引导“水真的没有进入杯子吗?水和杯子都是透明的,怎样帮助我们观察到水是否进入杯内呢”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这时很多学生会想到给水染色,老师也不用否认学生的想法,可以现场展示,发现染色并不能很好的帮助我们观察,“那怎么办呢?”在学生苦思冥想的时候,老师可以出示提前准备好的塑料片、乒乓球等材料,启发学生,学生会有灵光一闪的感觉,更能理解实验中每一种材料的作用。
    在观察时,学生会发现水会进去一点,但并不会完全进入杯中,这时老师就可以追问“水完全进入杯子了吗?”“为什么水不能进入到这个空间?”,进一步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一现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空气占据了空间”,这时老师也不要慌忙作出总结,可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是空气而不是其他物质占据了空间?”让学生说出的猜测依据,体会到我们的猜测不是凭空产生,是有依据的。
    “怎么证明里面是空气呢?”进一步顺着学生提问,学生就能顺势想到吧空气放出来的想法,后面的倾斜、打孔的方法就有可能学生自己想出来,然后聚焦到给出打孔杯子的活动上。第二个活动验证了学生的猜想,确实是空气占据了杯内那部分空间,水才无法到达,也让学生认识到了空气是可以占据空间的。
    既然空气可以从杯中放出去让水占据空间,那如果我们重新让空气回到杯中又会怎么样呢?这时学生会发现,空气会把水给挤出去,重新占据杯内的空间,他们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知会更进一步。
    最后,将知识拓展到应用——将牛奶倒入杯中,学生会发现我们习来的知识是用来利用的,会让我们生活变得更方便。还可以进一步再将知识利用到设计——设计一个浇花装置,学生发现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设计出更多发明,为我们的生活助力,是生活变得更便捷,在设计的时候,也会让学生感受工程思维的严谨。
    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二课,主要是研究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性质,为了让学生形成对空气的整体认知,也建议在课程结束后,将第一课的气泡图进行一个补充,更便于单元结束的总结。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感受空气,对于空气的一些特征,有了比较明显的感知,比如空气很轻很软,但是对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没有清晰明确的意识 上课之前,对同学们提问,...

  •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感受空气,对于空气的一些特征,有了比较明显的感知,比如空气很轻很软,但是对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没有清晰明确的意识 上课之前,对同学们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