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读了几天寻找内心的答案,阳明先生所说“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谓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故‘君...
“不逆不臆而先觉”,这是因为孔子针对当时的人专门以‘逆诈’和‘臆不信’的心思去对人,结果反而使自己陷于欺诈和不诚信的情况而言。虽也有人能做到“不...
“人情机诈百出,御之以不疑,往往为所欺,觉则自入于逆、臆。夫逆诈,即诈也,臆不信,即非信也,为人欺,又非觉也。不逆不臆而常先觉,其惟良知莹彻乎?...
正心班志愿者担当了一周申请退出了,心有疑惑,甚至不想继续学习。学习上周的《答刘内重书》时,博仁老师提到:格物班真的是让我们在事上去磨出自己内心的...
《答欧阳崇一书》 崇一来书云:“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窃意...
阳明先生最后说:"内重有进道之资,而微失之于隘。吾固不敢避饰非自是之嫌,而叨叨至此,内重宜悉此意,弗徒求之言语之间可也。"他说,内重你是有成道的...
阳明先生说:“内重强刚笃实,自是任道之器,然于此等处尚须与谦之从容一商量,又当有见也。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
博仁老师说:我们要想真正地做到自律,就需要在自己的觉知和良知这两个方面下工夫。当我们的觉知启动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当我们的良知启动的时...
书来警发良多,知感知感!腹疾,不欲作答,但内重为学功夫尚有可商量者,不可以虚来意之辱,辄[zhé]复书此耳。 程子云:“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