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始祖报身佛和南无玉花寿之王佛母为众生担业报化涅槃,返驾报身佛土! 近几年来,我总想去拜见佛陀师父,可是光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未能如愿,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痛失了拜见佛陀的殊胜...
南無始祖报身佛和南无玉花寿之王佛母为众生担业报化涅槃,返驾报身佛土! 近几年来,我总想去拜见佛陀师父,可是光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未能如愿,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痛失了拜见佛陀的殊胜...
前言: 《威德自在品》,这一个单元,是我初学《圆觉经》时,经常会看的一个单元。 因为,很多单元的内容,提供的都是一些佛法上的观念、概念。然而这些东西对于初学者来说,实在是太抽...
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依智不依识。 迷惑是生活中最为耗散的状态。我们迷惑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我们迷惑于究竟怎样做才是对的?我们迷惑于未...
《圆觉经》经典名称,意义简述 作者:「忆民-常乐我净」 日期:2017/2/14 经典名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这部经的名称,可以这样分段来说明: 大方广‧圆觉‧修多...
前言: 一 一 經典排版:
一切法本性,先应自能见, 何故此眼根,不见于眼性。 眼若自性能见,即本性应成能见一切法,如是先应自己能见自己,那为什么此眼根不见它自己呢? 若许眼根本来即具能见色境的自性,眼...
道经一章·众眇之门 此一篇老子没有涉及“道”的任何描述,而是着重描述了“无”与“有”两个概念。并指出用“恒无欲”的抽象思维可以观察“无”的运动,以“恒有欲”的形象思维...
德经三八章·上德不德篇 此一篇老子言在“道”的约束下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道”,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德”,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德”是精神的产物,必然受人的世界...
问曰:诸根境若无有自性,那观察不同境的想蕴又会如何呢? 令心妄取尘,依先见如焰, 妄立诸法义,是想蕴应知。 使心识妄取色等尘境,依于先前所见境,使意识取执种种如同阳焰的幻相为...
原文: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