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西藏
  • 120
    小票里的乾坤

    作为重度旅行控,最早我只是不能接受参加旅行团。而最近两年,我连以观光为主要目的的自助游都不太能接受了。例如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逛几天,不认识任何一个当地人,拿着一本书或者从网...

  • 120
    科学启蒙的正确姿势

    很多朋友问我,暑假为啥会特意带9岁的女儿去纽约上三个星期的科学课?尤其是,这个行程光机票加上酒店的费用就已经远远高于课程的学费,这样的性价比是否值得?于是,我详细记录了这三周...

  • 120
    学习型吃货

    关于bagel这个词,有各种各样的中文翻译。有人译成“硬面包圈”,目的是把它跟香软的甜甜圈(donut)区别开来。可是“硬”字用来形容食品,总给人一种略带贬义的感觉——再说了...

  • 120
    尖子班悖论

    美国基础教育中的择优培养,有一套非常独特的系统。事实上,作为“打酱油型”的游学家庭,我们事先压根就不知道这套体系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收到学区来信,说女儿在学校参加认知能力测试的...

  • 120
    不大也不小

    每当国内朋友问我住在美国哪里,如果直接回答“印第安纳波利斯”,他们都会露出“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地方”的困惑表情。于是我后来就统一这样回答:我住在离芝加哥两个半小时车程的地方(这...

  • 120
    美好假期样本

    我们所居住的州,小学是从五月底开始放暑假的,一直放到八月初。据说这个放假的节奏,跟农业生产的传统有关。想想本州是农业大州,以前在农忙的时候确实需要孩子们回家帮忙下地干活。 尤...

  • 120
    中西部温情

    这几个月在印第安纳交了不少朋友,以至于我经常调侃:“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叫印第安人,还有另一种人叫印第安纳人。”印第安纳人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在今时今日非常罕见的友善和热情。而...

  • 120
    “校”与“营”的距离

    我以前一直误以为,summer school(夏校)和summer camp(夏令营)是非常相近的概念。到了美国之后才明白,它们完全是两码事——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过暑...

  • 120
    家宴的另一种模式

    我一直认为,所谓家宴,要义是主人亲自下厨款待客人——是那些因此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家宴在今时今日被誉为“最高级别的宴请”。 到美国中西部之后,我对家宴的理解被颠覆了。在这里...

  • 120
    一场盲婚的蜜月期

    据说关于幸福感,最简单的公式是用“现实”减去“期待值”。按照这个理论,我对自己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的生活感觉非常好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期待值过低。 在我的闺蜜之中,只有一个人来过...

  • 120
    学习强迫症

    我一直觉得,学习是一种相伴终身的能力——会学习并且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的人,大抵在任何环境中都会过得比较快乐一些。例如有个朋友因为陪孩子读书而不得不出国居住,经常抱怨生活穷极无...

  • 看见小兜的图片,确定是你没错

    一套服装引发的尴尬

    万圣节又要来了,一想到这个节日,我就有种又是尴尬又是羞愧的感觉——这一切都要从自己去年万圣节经历了到美国后最大的一次文化冲击说起。 本着体验本地文化的积极态度,去年万圣节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