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山西
  • 120
    十七岁的天空

    站在家乡的千顷绿野举目四望,晨曦初上稷峰,黄汾交汇无声,孤山叠翠南屏,吕梁延绵北守。日月更替,寒来暑往,燕子去又归,秋收春复新。平庸的日子过久了,就会萌生新奇的梦想。 遥望四...

  • 120
    那年的铝厂那年的灯

    九十年代中期,铝厂元宵节的灯展,那是远近闻名。数十里的老百姓都会在灯展那几天,相约铝城,去那新兴的工业基地一饱眼福,回来也会津津乐道地显摆上几天。 记得是96年的正月十四,村...

  • 120
    卫工【裁缝行业的建筑师】

    1998年认识卫工时,他还没有这个专业称谓。大名是:卫有仁。 当时是建一所民办私立学校,规模大、工期紧。老卫被劳务班组聘为技术员。初次接触,他的一句话让我诧异。当时,说起水平...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今年的暑天,异常炎热。 在东毋庄的大街小巷更是热闹非凡。整个村子就是一处庞大的工地,到处黄土飞扬,机械轰鸣。虽然表面凌乱,实则步骤分明,很有章法。从南往北自西向东,先做小巷的...

  • 120
    清明忆祖母

    奶奶去的时候,我正在工地上班。接到电话赶紧扔下手头的结算资料,打了出租车匆匆赶回去。 车子行至苍底崖下,秋阳杲杲,西崖肃穆寂然无声。万千悲痛溢满心扉,眼泪夺眶而出。 老家小巷...

  • 母亲节抒怀

    妈妈,我回来了 晚霞落了残红, 太匆匆。 常怕此时乡愁夜来梦。 一支烟,三碗茶, 想慈容。 最难床前奉母我却空。 街灯亮了阑珊, 太灿灿。 常思老屋弱光夜难眠。 一弯月,满天...

  • 收麦

    五月杜鹃催夏黄, 热风摇动麦起浪。 砧石磨砺镰有锋, 低茬断杆主起行。 抱堆打捆芒刺手, 装车赶路日灼光。 摊晒碾过饱粒落, 尘面汗洗笑满场。

  • 《哀悼挚友谢晓红》

    孤峰悲痛松呜咽, 汾水哀声泪长流。 撒手新耿一陶圣, 放任高楼几闲忧。 金超新程谋卓远, 聪慧后继启良筹。 而今风正满帆悬, 舵手怎忍无情走?

  • 120
    故乡的柿子

    我的故乡在山西西南部,地处黄土高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每到深秋季节柿子树就是高原上最耀眼的风景。颗颗红透的柿子挂满了高大的树干,清风吹来绿叶沙沙作响。旷野之中,田野碧透,...

  • 120
    金榜题名

    文/刚子 我家住在黄河岸边的河东府临清镇,这是一个万人聚集的大村庄。村里秀才不少,进士也有几位。七孔桥畔是我们秀才聚会的场所,经常举办赛诗会,惹得妙龄少女相约前往,柳条...

  • 120
    给父亲看病

    父亲年轻时,跟本村一位师傅学过泥瓦匠。木工和瓦工都会干。他们那班人盖房子从头干到尾,扫地出门,交了工主家就可以住。不像现在搞建筑工种分工明确,互不相容,各管一段。 父亲学成之...

  • 120
    品读《野望》 遐想东皋

    整理撰文/刚子 野望 唐 ·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

  • 120
    红薯当家的岁月

    小时候,粮食产量很低,农村很多人都吃不饱。特别是青黄不接的后半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百姓的日子难以为继。 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上头下令栽种红薯。以薯代粮救活了多少人的命,真是...

  • 120
    十六岁那年

    十六岁,正值花季少年,那年我辍学了。 尽管我接到了那张单薄的录取通知书,也看到了我将入学的两位数班级号码。家里已经捆好崭新的被褥。我无动于衷,我喜欢徜徉在文学海洋里,我厌倦物...

  • 120
    归乡之旅/我们都一样

    17年末,山东的天气已经很冷。冬至吃过饺子,雪花就飘洒在乳山阴冷的天空。呵气如雾、滴水成冰,距离过年还要两个半月。建设方一声令下,关门锁户放假停工。时间点还赶不上拨款,甲方头...

  • 120
    送女儿上大学

    有志者 事竟成 2007年送儿子上大学时,女儿正上高三,功课紧张,没能与我们同行。当家里的防盗门重重的磕上,我们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女儿流下了委屈的眼泪——相濡以沫、和睦相处的...

  • 120
    我的鸡蛋灌饼

    引子 2008是个伤痛之年。中国要举办奥运会,一些反华国家,变着花样给中国使绊子。有的在火种传递时抢夺火炬,有的拒绝参加以示抗议。有的策动藏独分子搞3.14暴动,有的派了特工...

  • 120
    山村奇遇

    昨晚加班回来,已经夜里12点了,我独自一人从半山腰走下来,山风呼啸饿狼哀嚎,天上没有星星和月亮。山村的夜晚来得早,夕阳西下关门闭户。 一小时后我到了灶房,喝了点...

  • 120
    农村老院新瓦房

    70年代,父亲举全家之力又借遍了亲戚朋友。终于完成心愿给家里建了五间瓦房,完成了他的理想和使命。我们一家在老屋温馨和睦相濡以沫,度过了我的少年时光。 院里梧桐遮凉,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