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集是乡下人的假日,赶集则是乡下人的节日!这天人们早早地吃了饭,换下沾泥带土的衣服,边走边吆喝:“上街喽!” 逢集也是相亲的好时候,地点一般都选择在最最“繁华”的供销社门前。...

逢集是乡下人的假日,赶集则是乡下人的节日!这天人们早早地吃了饭,换下沾泥带土的衣服,边走边吆喝:“上街喽!” 逢集也是相亲的好时候,地点一般都选择在最最“繁华”的供销社门前。...
在我的家乡,叫父亲为爷,祖父为爸;称父亲为爸爸的,只是村上教书先生的儿子。 教书先生不是本地人,他是个下放户。他从城里来时,只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听说他的老婆已和他“分”了。...
一 1989年,二爷爷从台湾回来探亲,我才知道我还有个二爷爷。在此之前,家里人从没向我提起过他,主要是不敢提。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私通国民党特务”的罪行,那还了得,全家人都会...
一 那是我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去剃头。父亲因为身体不好暂住在我城里的小家,看到父亲的白发渐长,胡须凌乱,我决定带父亲去剃头。我带父亲去的剃头铺是在一个回迁小区的一间自行车库里,...
一 小张先生是我们村卫生室的医生。在我的家乡,乡亲们一直都尊称两类人为先生,一类是教书育人的老师,另一类就是治病救人的医生。 小张先生是个残疾人,只有1.2米高,据说他长到十...
一 在我老家附近的梁岔街上,这个名“老张家电”的家电修理部是街上的一块老招牌了,以前叫了多年的"小张家电”,近些年才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以前,父亲是这里的常...
让我们一起释放善意 到2025年的4月13日,我们淮安华顶鞋业有限公司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1994年进厂的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们,她们的孩子大多数都参...
一家六口,只有12岁的她一个“好人” 一 因为一封信,我们走进了苏北农村的这个特别贫困的家庭。 2017年冬天,淮安盼喜鞋业与当地的一家公益组织一起,到涟水偏远农村的一所“...
1994年,位于新民东路的华顶公司成立时,没有专门上下货的装卸工,所有上下货的体力活都是由六七位办公室人员和位于一楼的裁断车间的姐妹们担当。 那时,我们年轻,公司也年轻,我们...
一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某一行业的人,穿上相同的服装,表面是千遍一律,都是一样的,但只要和他们一接触,就会看出差别来。 比如说护士,并不...
一 爷爷从十几岁就开始教书,是个拿工资的公家人。爷爷去世后,家里一下子断了经济来源,原本就节省的父母变得更加抠了。特别是父亲,一分钱握在手里汗津津的都舍不得放手。 父亲爱赶集...
一 六爹和父亲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他们小时候,经常一起到庄上的老许先生家偷瓜。 老许先生的瓜园在庄子的西头,瓜园的四周挖着一条深沟,以阻隔人过来偷瓜。父亲瘦弱矮小,胆子也小,...
一 在我的家乡涟水,流传着一种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女子在出嫁上轿前,必定是由哥兄背上轿,如果是没有哥兄或者是兄弟太小,就由叔伯哥兄背,如果没有叔伯哥兄就由父亲背,总之,新娘在由...
没有对联的村庄 一 春联是飞在村庄脸颊上的那抹红云,有了她,原来干瘪愁苦的村庄立刻变得生动和妩媚起来。 记得小时候,令我最兴奋的事情之一就是写春联和贴春联。 那时候的春联都是...
2018年5月20日,公司派我一个人到上海去学习。临行前,我的心里有点不安,长这么大,一直安静地待在淮安这座小城里,从没出过远门,更没到过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到大上海去,我既有...
我与他的爱情,是从一个小小的中文BP机开始的。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苏北淮阴这个小城里,还没有一两万元昂贵的大哥大,人们在茫茫人海中联系,靠的是火柴盒大的BP机。BP机分为...
记忆就像一个巨大的长焦镜头,逆着时光,往回望,镜头里能够捕捉到的任何一个生命中的过往都是美的。 一 1994年,二十多岁的我到淮阴城里打工。我进的是一家新成立的日资企业,我是...
在我们盼喜工厂旁边,有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这条路是东西走向,上面的路是环城高架,这个可以忽略。高架下面是中间隔离的双向机动车道,这也不奇怪。怪就怪在高架下面路的两边,竟然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