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内蒙古
  • 一家六口,只有12岁的她一个“好人”

    一家六口,只有12岁的她一个“好人” 一 因为一封信,我们走进了苏北农村的这个特别贫困的家庭。 2017年冬天,淮安盼喜鞋业与当地的一家公益组织一起,到涟水偏远农村的一所“...

  • 我们曾是一群快乐的装卸女工

    1994年,我们公司成立时,没有专门上下货的装卸工,所有上下货的体力活都是由六七位办公室的人和位于一楼的裁断车间的姐妹们担当。 那时,我们年轻,公司也年轻,我们一起携着手往前...

  • 向白衣天使致敬

    一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某一行业的人,穿上相同的服装,表面是千遍一律,都是一样的,但只要和他们一接触,就会看出差别来。 比如说护士,并不...

  • 我那偏心的母亲

    一 爷爷从十几岁就开始教书,是个拿工资的公家人。爷爷去世后,家里一下子断了经济来源,原本就节省的父母变得更加抠了。特别是父亲,一分钱握在手里汗津津的都舍不得放手。 父亲爱赶集...

  • 乡亲,乡情

    一 六爹和父亲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他们小时候,经常一起到庄上的老许先生家偷瓜。 老许先生的瓜园在庄子的西头,瓜园的四周挖着一条深沟,以阻隔人过来偷瓜。父亲瘦弱矮小,胆子也小,...

  • 涟水姑娘

    一 在我的家乡涟水,流传着一种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女子在出嫁上轿前,必定是由哥兄背上轿,如果是没有哥兄或者是兄弟太小,就由叔伯哥兄背,如果没有叔伯哥兄就由父亲背,总之,新娘在由...

  • 没有对联的村庄

    没有对联的村庄 一 春联是飞在村庄脸颊上的那抹红云,有了她,原来干瘪愁苦的村庄立刻变得生动和妩媚起来。 记得小时候,令我最兴奋的事情之一就是写春联和贴春联。 那时候的春联都是...

  • 一碗“衬”菜的故事

    2018年5月20日,公司派我一个人到上海去学习。临行前,我的心里有点不安,长这么大,一直安静地待在淮安这座小城里,从没出过远门,更没到过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到大上海去,我既有...

  • 120
    我从房客变成了房东家的儿媳

    我与他的爱情,是从一个小小的中文BP机开始的。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苏北淮阴这个小城里,还没有一两万元昂贵的大哥大,人们在茫茫人海中联系,靠的是火柴盒大的BP机。BP机分为...

  • 1994年打工往事

    记忆就像一个巨大的长焦镜头,逆着时光,往回望,镜头里能够捕捉到的任何一个生命中的过往都是美的。 一 1994年,二十多岁的我到淮阴城里打工。我进的是一家新成立的日资企业,我是...

  • 120
    我无意中成了一名安全吹哨人

    在我们厂旁边,有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这条路是东西走向,上面的路是环城高架,这个可以忽略。高架下面是中间隔离的双向机动车道,这也不奇怪。怪就怪在高架下面路的两边,竟然还有两条可...

  • 120
    一场被批评的爱心救援

    今年春天的一天中午,刚吃过午饭,在淮安华顶鞋业有限公司院子里,几位女工沐浴着春风,在院子里散步。 当她们走近裁断车间的一个大门时,突然听到了柔弱的小猫的呼救声,她们循着声音寻...

  • 120
    感受爱,传递爱

    作为一名老员工,我想说的是华顶就像一个大家庭,而每个家庭都有自已值得传下去的家风,作为华顶公司,也应该有一些好的传统可以传承下去。 比如说对新来的员工不欺生。 我这个人比较随...

  • 120
    我在厂里“捡”了一个妈

    我叫韩张霞,来自700多公里外的陕西晋城市,我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没上,当时考得比较远,坐火车要两天一夜,父母想让我复读,我没想去,就只身出来打工。 在外漂泊的过程中,我邂逅了...

  • 120
    清明时节纸纷纷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清明节的凌晨,春夜还被锁在了鸡鸭圈里没放出来,家家户户的女人们就早起了,自个儿烧锅、和面,围着锅台团团转,摊当时最好的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