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葬礼过后,诸刹帝利国王为争夺刺骨舍利而争执起来,人们仿佛忘记了佛教导的慈悲,宽容和平之道。禅宗五祖在传衣钵给六祖的时候,六祖也遭遇人追杀,人们总是觉得“舍利子”,衣钵是...

佛陀的葬礼过后,诸刹帝利国王为争夺刺骨舍利而争执起来,人们仿佛忘记了佛教导的慈悲,宽容和平之道。禅宗五祖在传衣钵给六祖的时候,六祖也遭遇人追杀,人们总是觉得“舍利子”,衣钵是...
佛陀在入大般涅槃前示现了疾病相,以佛陀的威神力,生病也只是种示现。 有一次我问缙云寺的法师,师父,为什么你能治好我的病,你自己却还在生病呢?师父告诉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业障...
佛陀决定三个月后入大般涅槃,伟大的圣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诸比丘,比丘尼悲痛不已。 所有人最终都将面临死亡,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哪怕是我们最亲最亲的的人,父母,孩子,挚友,都会...
须达多濒临死亡,佛陀前去探望,为他开示。 眼,非我 耳,非我 鼻 非我 舌 非我... 眼所见 非我 耳所闻 非我 鼻所嗅 非我.... 《心经》云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
提婆达多欲加害佛陀,结果自己滚下山崖摔死了。临死之前,终于皈依三宝。 佛说,三宝在我们心中,觉醒的能力就是佛,觉醒的道路就是法,全身心投入的人就是僧。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
阿闍世为了救庵婆婆梨杀死了许多毗舍离的侍卫,阿闍世说,这是为了爱。普通的女人也许会因此而感动不已,得到一位国王的爱是多么荣幸,然而庵婆婆梨早就看透了情欲,充满了占有,嫉妒,欲...
提婆达多为了破坏僧团相处种种陷害之法,佛陀和僧团均以宽容,平和,非暴力的方式去处理他带来的问题。很多人都说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而佛陀的慈悲真的是无限的,如此的慈悲,忍人之所不...
提婆达多想要离间僧团,驱使一女子冤枉佛陀,说与佛陀有孩子,诡计被揭穿,女子颜面扫地。 佛陀在面对这样无礼的控诉时,面色依旧平和,宁静,而我们生活中,受到稍许的冤枉就一定悲伤或...
截指摩罗在佛陀的慈悲教化下放下屠刀,成为了一名比丘。能生活在佛陀的时代,亲吻佛陀教法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最近几天都在听禅师讲法,心中法喜充满。佛陀的教法真的是要亲证,要自己端...
波奢波提皇后在净饭王离世之后前去皈依佛陀,佛陀终于同意女性可以出家作为比丘尼。 在解脱之路上,男子和女子是平等的。 女性在这个俗世,更容易陷进到情绪的泥潭而不可自拔,佛陀的教...
净饭王离世,佛陀开示,人要在宁静,喜悦和满足中生,也要在宁静,喜悦和满足中死。这句话让我深深的触动,这不就是我所追求,生命最完美的存在形式的吗?财富,美色,珍宝,美食,这些貌...
真理之路只有两种错误,一是半途而废,一是从未开始。 学佛的朋友常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因为种种原因半途而废的人太多了,没有足够的定力和坚持...
佛陀终于回到了迦毗罗卫,臣民们夹道欢迎,佛陀在沿路乞食,并对净饭王解释了乞食的意义在于放下傲慢,自我,而对于施食者也是一种修行,断除对物质的执着。 看着佛陀一家团聚,突然联想...
佛陀在王舍城为庵婆婆梨讲法,告诉她对美好事物的依恋执着将我们紧紧束缚,生起了我慢。而这些美好事物都是无常的,不会恒久不变的。美和丑都是无常,都是由地水火风空组成的。 看了这一...
佛陀与目犍连,舍利佛的老师全胜讲法,提到佛法不是原则,不是要人去信仰的,仰慕的,而是一套实践的方法,沿着这种方法去寻找喜悦,悲伤,和平静的源头,最终会发现源头是虚无。 佛法从...
佛陀弟子于村庄中乞食,遭遇村里人的愤怒羞辱,觉得比丘不劳而获,比丘们因此感到愤怒,不愉快。回到佛陀身边,佛陀问他们,如果人们羞辱你们,你们就感到痛苦愤怒,而如果人们鲜花相迎,...
佛陀为五比丘开示“无明而有苦,误解,忧虑,贪婪,愤怒,傲慢,妄想,嫉妒,恐惧,都是源于无明,守持中道,不偏不倚,如北极星,不饿己身,亦不耽于欲望” 四圣谛:苦集灭道 八正道:...
悉达多在菩提树下悟道,他拿起一片树叶,说道“我们的生命如同叶子,日,月,星都在其中,大地,宇宙,时间皆在此叶,从未出生,如昙花一现,宇宙万物同为一体,本无差别,这片树叶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