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陪儿子读《端午粽》,觉得文末最后一句:“长大后我了解到,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似乎不妥。用“传说”是要表达未曾经历验证的严谨。语法上严谨了,却又...

今早陪儿子读《端午粽》,觉得文末最后一句:“长大后我了解到,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似乎不妥。用“传说”是要表达未曾经历验证的严谨。语法上严谨了,却又...
亲爱的诗友们: [玫瑰][玫瑰][玫瑰]!本周我们游历杜甫自从天宝(公元742年正月到756年七月)晚期以后的十几年内写了大量的时事诗和政治诗中的几首,领悟杜甫个人不幸的遭遇...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
读《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一书的评价与呼声均颇高,可我一读书名却无法令我愿意花点时间去阅读它。直到我翻箱倒柜为如萍寻找《百年孤独》一书两遍没有踪迹,瞧着它就躲在角落...
清晨耳畔传来窗外小鸟的鸣嘀,一声悠远一声高亢,一阵清脆一阵婉转。啁、啁、啁……啾、啾、啾……隔着窗帘依然感受着窗外透过的朦胧的光。丝丝光亮给黑夜扯开一道裂缝。早晨真好!一天美...
《古柏行》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与《夔州歌十绝句》为同一时期的作品。当时杜甫已经五十四岁,居住在夔州,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
《赠卫八处士》是杜甫的佳作,以质朴笔触道尽人生感慨与真挚友情。开篇“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用参商二星隐喻人生聚少离多。与友人久别重逢,在“灯烛光”下,惊觉彼此“鬓发各已苍...
《严郑公宅同咏竹》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广德二年(764年)秋天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即严郑公,是杜甫的好友,曾任剑南节度使,与杜甫关系密切。杜甫当时在严武的节度使...
《严郑公宅同咏竹》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广德二年(764年)秋天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即严郑公,是杜甫的好友,曾任剑南节度使,与杜甫关系密切。杜甫当时在严武的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