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杜家蔚
儒与道的选择
属原在被流放到泊罗河这个地方时,遇到了江上的渔父。渔父给出了选项,居原作出了选择。他选择了儒,抱起石头跳进了江里。这种选择好吗?对吗?
从对屈原的好坏来分。选择儒的好处:后人称他气节高,有志气;坏处:人都死了,还发什么自己的志向等。注意,好处是“后人”称赞他记念他。而当时呢,最多就楚国少数人同情下他吧。而上官大夫说不定还高兴呢
那如果屈原选择了道呢?他走出楚国,以他的才华,愿为别人郊力,只要是个明君,谁都求之不得。从此掌管国家,实现自己理想,走上人生巅峰。如果到了秦国说不定能帮秦早许多年统一中原呢。而坏处呢 没人称赞他气节高,也没写出《离骚》,也许没现在这么出名。但如果政治搞的好,像苏秦,张仪也名垂千古了。如果写些快乐些的诗词,也是一代文学大师。
从这些来看屈原在容华富贵和气节之间,进择了气节。为后世好,为他不好,为他名声好。
若从对错来分,春秋无义战,各个君主说白了是封建奴隶主。为了一个楚国昏君而自杀……不值。若想救苍生,要走出去,至少能救一方的人;若想独善其身,渔父的生活也不错。
但他选择了气节,
他的选择,说不上对与错,但于他自己不好,于他后世名声好,如果选择的是另一条道,于他好,于后世,也好。
《屈贾》:儒与道的碰撞“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儒家的精神,“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道家的选择。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就是一场儒与道的价值碰撞。你如何看待这种碰撞? 要求: 一、采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