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吉祥园 谢谢
毓老师《道德经》15第十五章 本章主要讲懂道的人。”善为士者”,有高深修养,到达”微妙善通”的境界,深不可测,都很低调,不敢吹牛。事情未来之前,都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事情成功之后,不骄傲,”敬畏...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这章讲”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是因...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本章翻译:大道废了,才出仁义。智慧出现了,才会产生虚伪狡诈。父子、兄弟、夫妻不和,才会显出孝慈...
第十七章 这章老子主要讲了管理。最高级别的管理是”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王弼注)。最好的管理者是无为而治,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这章老子再次提到了”信...
1.心灵上极致的虚空、宁静,便是天之道。守得住寂寞,于宁静的世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活上的清心寡欲。 2.老子启发我们对世间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一个思考,让我们看清事物发展规律和...
第十五章 本章主要讲懂道的人。”善为士者”,有高深修养,到达”微妙善通”的境界,深不可测,都很低调,不敢吹牛。事情未来之前,都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事情成功之后,不骄傲,”敬畏...
第十四章 道因为”无状、无形、无声、无响”,”混而为一”。道超越了人的感官认知,无论是视觉、听觉还是触觉,都无法感知它的存在。我们所能够感知到的都是道的现象,而不是本质。如果...
第十三章 老子说,受宠和受辱都是把自己置于奴才的位置,这都是没有做自己生命主人的奴性所致。 如果得到了别人的关注、肯定或表扬,就会高兴,得意洋洋,感觉心情舒畅;被人忽视、否定...
第十二章 前面几章讲“天道”,讲“人道”,讲“圣人之治”,讲“为人之治”,这一章主要讲了追求外在物欲享受和修身养性的关系,讲如果过分追求外在的音色味利财,将使人的本性蒙蔽,失...
第十一章 这章老子主要讲”有”和”无”的关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所以有利,就是有”无”之利,有”无”的”用”之利。所以有了”有”,得了那个利之后,要从”有”...
第十章 灵魂能够永远守住本质,做到”守性”、”守真”、不变本性吗?与生俱来的自然之气,能像婴儿一样无私无欲吗?除去一切的邪知邪见,我们精神上能够做到毫无瑕疵吗?爱护百姓、治理...
第九章 这一章主要是教给我们做事的程度,”功遂身退,天之道”,功成就要身退,这是大道。 我们知道杯子的容量是有限的,最大容量只会装那么多的水,如果你一直倒下去的话,结果就是溢...
老子说水是最接近于“道”的,善于处下。水之性是”不舍昼夜”,水之德是”盈科而后进”。王弼说得更好:”人恶卑也。”唯有水乐处卑下,所以老子说”处众人之所恶。” ”上善若水,水利...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王弼注: 自生者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化。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王弼注】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处...
王弼注: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道,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则莫不赡矣,若慧由己树,未足任也。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刍狗也。 圣人教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