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江苏
  • DeepSeek最后的难关将是文学与艺术

    DeepSeek最后的难点将是文学与艺术吧。我发了篇小说让它分析主题与审美情趣。它的答案并不令人满意。我提示它的分析都在正确的价值观框架局限内,它马上给了我另一篇更加文学性的...

  • 我总觉得余华是跟拉美作家学到了那种荒诞的残忍,搬到这边的文学土壤后,甚至表现为一种无意义的残忍。

    余华最满意的作品,被网友评论为最残忍的一部,还没读到一半直接破防

    你好,我是浅兮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余华的《兄弟》,书籍只看了四分之一,我已经忍不住泪目,怪不得被网友评论为余华的作品里,最残忍的一部。 《兄弟》一书,篇幅很长,40几万字,余华...

  • 黑色手珠

    张志峰下班回到家,李克正躺在床上看A片。 “大白天的,你还放这么大声!” 张志峰走过去关掉了李克的笔记本电脑。 “去找个女朋友吧,别整天在家里看这个。” 李克懒洋洋地坐起来,...

  • 田俊可能从来不曾真正了解过何敏,他喜欢的只是她在书店表现出来的那一面,只是喜欢得久了,沉默成本越来越高。这种喜欢还不足以称爱,因为他甚至不敢表白。也不知道何敏是一开始就喜欢喝酒还是丈夫去世后才喜欢的,不管是那一种,如果不是老板质问,田俊是一点也没看出来。所以及时抽身是对的,他不理解她当年的想法和行为也是对的,因为他们不是一路人。

    红糖粥 评论自弱者
  • 何敏注定的结局,是天俊心里永远的痛。

    我不喜欢何敏的风格,不管为人还是做事。据说自私和自我的人,最容易出现精神问题。何敏是不是自私的呢,我想是的。她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全不管书店的规则和利益。何敏也是自我的,她的自我放逐就是自我的典型表现。

    也许死才是她最彻底的解脱。车祸,也许是她自己有意为之。

    山东宇哥 评论自弱者
  • 伯乐推荐语: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何敏在丧夫后的状态,我想是“自我放逐”吧。她一直陷在失去的情绪中,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处于无所谓无知觉的状态。而田俊作为她同组的同事,既同情她的遭遇,又被她的美丽和脆弱吸引,爱上了她,想要拯救她,让她重新走上生活的正轨。作品很细腻地展现了田俊在这种情感纠葛中的心路历程。但那天在何敏家发生的事,彻底打破了他的这层幻想,他意识到自己和另外几个男人在何敏眼里并没有本质区别,何敏不可能再属于任何一个男人,告别也许是最正确的选择。让人遗憾的是,何敏不久后便因车祸去世,而他能做的只能是继续前行,这也许是爱上何敏后最深刻的领悟了。

    非村 评论自弱者
  • 120
    《逃离》

    相较之下,我更喜欢《漂流到日本》。这篇太女性,太寓言了。多少人能对所谓的第二个凶手有共情。她太擅长描写平凡生活中女人所感受的各种压力与情感,有时细腻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怀疑即...

  • 弱者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何敏的丈夫去世之后,田俊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当初她丈夫病重时,他隔着办公桌,看着她每天焦急忧虑的模样,心里是充满同情的。可是当一切尘埃落定,她成...

  • 伯乐推荐语:推荐新人作品。读完这篇小说,心理颇不平静。
    还在试用期的薛明刚开始的时候更倾向于认同“悲天悯人的情感元素比新闻信息更加重要,摄影记者应该记录人性的亮点”,但当他举起相机面对对方绝望悲痛茫然的眼神时,被震慑住了,随即而来的是同事的鄙夷,这是他第一次面临选择;然后跟着孩子进入被淹垮的房子,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把一家三口的合照漂浮在水上拍照,这是他的第二次选择;而后毁掉合照以免其他记者拍到类似的照片,我想这时候,他已经不自觉地跟随着众人作出了相似的选择。而最后当面对“成熟的前辈”郑磊将相机对准他,意识到“为新闻丧生的摄影记者”毫无疑问会成为头版头条,这个结尾让薛明心惊害怕,他最终是不是也成为了如郑磊这样“冷漠”的人,同样也让读者不寒而栗。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人性挣扎被很细致地刻画出来,情节层次递进,薛明的变化是微小的却又是巨大的。推此及彼,将范围再扩大些,正如作者所说“人们在婴儿时期的时候,世界对他们而言只是一堆杂乱的颜色和种种暗示性的味道,他们在这些信息中挣扎着,想要辨明环境的样貌和自身的欲求”,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与生命的自然属性之间的冲突大抵也是如此。

    非村 评论自试用期
  • 以前看过英国摄影师在1941年12月拍摄下来“巴勒姆”号战列舰被德军潜艇的鱼雷击中后倾覆过程中突然剧烈爆炸,正在翻转的舰身上逃命的上千名船员被炸上天的全过程。像人性和职业性之间的挣扎和裂痕,可能只有时间才能抹平罢~

  • 如果说薛明是极力想在实习生中脱颖而出的新人,那郑磊无疑就是根职场老油条,一个为了头版照片把受灾的一家人的全家福又沉到了水底,一个却拿同事的遭遇当素材,搏出彩。
    文中关于专业和人性的讨论很值得深思,就像当年那张很有名的关于一只秃鹫和一个快饿死的孩子的照片。我个人更同意人性在前,专业在后。别人的苦难不应成为专业人士往上爬的垫脚石。

    红糖粥 评论自试用期
  • 试用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每天读点故事,ID:无言自化,文责自负。】 薛明把相机从摄影包里取出来,重新检察了一遍对焦、测光、连拍的设置,然后把它举到眼前,左手托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