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件事会使人疲劳,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
这个太深有体会了,就是意志力不坚定,在努力和懈怠间沉沉浮浮,那种痛不欲生的滋味。
真正佩服的人,是那些在经历各种磨难(精神和身体)后,仍旧活的很灿烂的人。
很多人生下来处的层次就不同,这个说的是境界。有些人从出生到死亡不会经历内心的种种矛盾和纠结,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多思考,就专注一件事就行了。这种人就如《天道》中丁元英称芮小丹一样,天性自足,没有那么多纠结、徘徊,而像丁元英这种,就是经历了种种矛盾之后,才一步步参破的。这是丁元英感慨自己天性不足的原因。
现实中,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好比自己,高中之前,初生牛犊不怕虎,思想单纯,身体与思想的折磨不挂于心,没有纠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很简单,做就是了,成效也很明显。高中以后,逐渐感受身边的人和事,种种形形色色的人和所处环境,影响自己内心世界,渐渐迷失(天性自足的人并不迷失),而后无数次的努力与颓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很多时候,想做一件事情不能想太多,想太多就徒增努力路上的困扰和痛苦。天性不足的人,做不到不想太多,导致无数次的浮出水面又沉沦,也有部分人可以从想太多中一步步抽丝剥茧,参破种种后,凭感悟与大毅力最终上岸。
很多时候,书中内容可以与自己产生共鸣,是因为自己经历过,思考过,感悟过。当然,又有很多时候,书中内容写的道理很深,但因自己经历不足,只是理解于表面,并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当然,更存在看不懂与理解不透的情况。
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感悟,读万卷书的同时,更需行万里路。
不好意思,感慨一下😂
五句直戳心窝的话(405)1、不用太过热络,知趣就好。 与人相处,我常常这样要求自己。 越来越排斥滚烫的情谊, 总觉得热情过头,会挤压彼此的私人空间, 太累。 而知趣是一种难得的分寸感。 进退得宜,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