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福建
  • Resize,w 360,h 240
    优雅从容渡一生——读《杨绛传》

    “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

  • 阅读凡尘识人情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阅读,不论虚构类的,还是写实类的,其文字背后都站立着有血有肉的人,有的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有的生活在现世世...

    2.1 54 0 3
  •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纳兰性德传》

    一颗词心唱尽悲欢,一生赤诚璀璨百年。——封面语 曹司晗所著的《纳兰性德传》从严格意义上看算不上一部真正意义的人物传记。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源于从...

    0.6 36 0 1
  • 这个五一去远游

    这个五一去远游 明知各地“人从众”,但也无法阻挡远行的步履。虽已过了“春和景明,惠风和畅”的时节,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召,还是开启了“跋...

  • Resize,w 360,h 240
    霸凌泯人性,畸爱酿悲情——观电影《默杀》

    在少管所的操场上,当其他的“犯人”因大雨来临急急忙忙往宿舍奔跑时,陈语彤(小彤)仍然独自坐在场边的凳子上,轻轻地唱着歌曲,任凭大雨冲洗着自己。这...

    0.9 38 0 2
  • Resize,w 360,h 240
    踽踽独彷徨,茕茕犹呐喊——读许寿裳的《鲁迅传》

    在现存的鲁迅回忆录中,鲁迅挚友许寿裳的回忆最为真实,因而最具权威性。——前言语 由鲁迅先生一生的挚友许寿裳先生所著的《鲁迅传》经九州出版社发行,...

    3.4 64 0 4
  • 唤醒中国建筑的塞莎特——读《林徽因传》

    “1955年4月1日,清晨6点,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走完了51年的人生。在一天中最清新的时刻,世界刚刚睡醒,朝露还没有被蒸发。这样的时刻,其实是...

    3.7 83 0 2
  • Resize,w 360,h 240
    用纯粹谱写的爱之歌——读《林徽因传》

    世人对林徽因的认识,以建筑为媒介的寥寥,更多是以她与徐志摩、金岳霖和梁思成三个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为引线。至于建筑学的林徽因、诗人...

  • Resize,w 360,h 240
    誓以鲜血荐轩辕——读许寿裳的《鲁迅传》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鲁迅先生《自题小像》中的两句诗,意思为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

    1.0 52 0 2
个人介绍
陈士同,苦熬于杏坛,磨出个中学高级,市级骨干,县级教坛新星。1993年踏上三尺讲台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深怕因自己的浅薄鄙俗误人子弟。为了守护杏坛的神圣,始终以敬畏之思精耕细作于 “三尺薄田”。虽没有长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没有硕果累累的收获,但“尽吾力而无悔”的砥砺,这些年还是惊喜不断,收获满满。
一双中度近视的眼睛借助高科技的工具——近视眼镜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赏云卷云舒、日出月起;一副稍显笨拙的大脑,谨记先哲“我思故我在”的教诲,在世事变迁中思考自然、社会与人生,在古今中外典籍中品评文字。精神的徜徉,灵魂的漫溯让生活与人生不孤单、不落寞;一支笔,没有优劣与品性的高下,随手拈来,信手涂鸦。稚拙的文辞,浅陋的思绪,短视的目距交叠催生的是一篇篇不合时宜的文字。过了愤青的年龄,没有对宏图大志思慕的雄心。在观、思中“独抒心灵”,借助“稍显叛逆”的文字“吾手绘吾心”。没有酣畅淋漓,只有真实的表达与呈现。之所以如此,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没有扮演“帮闲、帮凶”的角色,还没有沦落到“臣民、子民”的地步。
师者,不是以物质的丰盈和贫弱加以估定,而是以知识的播撒,思想的滴灌,灵魂的唤醒为“操刀”的媒介。在引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成长也是必须完成的使命。耕于杏坛,闲暇时“捻断青丝赋文辞”。多年来,虽没有成为各大专业期刊的常客,但拙文不时占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月刊》《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考试》《考试》《教师博览》《班主任》《语文教学与研究》《作文素材》等刊物的一席之地。当然,所有的得失都已经过去,对“苟活”的后来者来说,需要做的是尽可能生活的清清爽爽、明明白白,这样才不至于“误了卿卿性命”。时时以陶翁的诗警醒自己:“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