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浙江
  • 一次历史的“踏青”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本月12席读书会开启了《生死疲劳》共读之旅。40余万字的体量,50年的历史跨度,如何理解和把握作品,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是不小的考验。清明小长...

  • 闲坐话《茶馆》

    风和日丽,春和景明。十二席读书会一起交流品读话《茶馆》。 东哥以“跨越时代的历史见证”为题,从“一座小茶馆,一个大世界”,“一个小卒的命运”两个角度谈了对作品、作者的品评。他...

  • 经典老戏永不过时——谈《茶馆》台词的成功之道

    一部成于上世纪中叶的戏剧,自问世以来,常演不衰,其秘籍或曰魅力何在? 有评论说,《茶馆》的成功在于台词的成功,我深以为然。 一曰:反映时代 文章合为时而著。《茶馆》有别于小说...

  • 百年一人

    昨《瓶粟斋诗选注》初读毕。应东哥要求,任选最喜欢的3首分享之。 首先,我不是专业人士,读过的诗词十分有限,对诗词格律更是望而却步。 我选诗的标准,就2条,一是好读,二是好记。...

  • 120
    闲坐说沈郎

    “举世儒为贱,江南独沈郎”。 仲春三月,一场沈瘦东诗歌品鉴会如约在青图进行。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本次活动由白杨主持。正是白杨的热心推荐,才开启了本次《瓶粟斋诗选注》的共读之缘...

  • 诗无达诂——读《瓶粟斋诗选注》 荐诗3首

    其一 《七月初九阿庆从崇明假归》。 女儿阿庆识时宜,体力虽劳貌却肥。 小队丰收功不小,到家好似木兰归。 全文浅显易懂,近乎白话文。唯一用到的比喻或者典故,是家喻户晓的花木兰,...

  • 时时起兴,时时词工

    读书点亮生活,开卷有益人生。这是我翻阅报纸,经常看到的公益海报宣传语。虽不至此,但读一本书,多少总还是有所收获的。 本次读《瓶粟斋诗选注》,亦如此。比如,了解到秀才、诗人沈...

  • 120
    游园不值

    多年以前,某次打乒乓的间歇闲扯,同事杰克慷慨陈词,人生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不明觉厉,记在了心里。 小时候,去曲水园,喜欢钻到层叠错落的假山里头,嬉戏玩耍...

  • 胜日寻芳

    惠风和畅,春暖花开。一场说走就走的赏梅之旅,由此开启。 鸥鹭忘机 鼋荡小馆,简约而时尚。午后时光,食客不在少数。穿堂而过后,东哥有意折返,问询一二,“纯鲈之思”的菜品推介映入...

  • 千古一帝朱元璋

    淮右布衣,开国皇帝,废除丞相,特务政治,诛杀功臣,这是我对朱元璋最初的印象。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一册(朱元璋卷),又多了一点理解和认识。 比如,他苦难的家庭出身,不堪的游...

  • 120
    “温情与敬意”

    良渚博物院很庞大,生产工具,水利,城邦,等级,乃至信仰,可谓包罗万象。时光有限,作为看客,亦只能是浮光掠影扫一遍而已。印象较深的有粟和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样的诗句...

  • 120
    惊鸿一瞥

    某次,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与作客嘉宾聊奉贤,由奉贤名称由来开谈,敬奉贤人,贤文化,给我最初的印象。 看了关于沪派江南、美丽乡村的报章,有了去奉贤一探究竟的想法,临行前东哥加了...

  • 对谈

    一篇记者与赵冬梅的对话文章,引发我的关注与思考。 记得,某次观映纪录片《中国通史》,看到有她作为史学专家接受采访的画面,儒雅知性的女学者形象,留下最初的印象。之后,陆续了解到...

  • 日拱一卒

    近日读报,一篇关于“送给某区(2024年)的关键词”——“拱卒”,引起我的注意。 文章说,拱卒是中国象棋中的术语。没过河之前,小卒只能向前走。“卒”一旦过河,就能质变,甚至能...

  • 与有荣焉

    周老师好。昨晚收到你发我的小视频后蛮有感触的。 TikTok在镁遭禁由来已久,这两天镁国“难民”涌向小红书又成为热点。 无独有偶。记得某次车行路上,东哥、黄诚聊起过TikTo...

  • 谈谈《边城》的意象和悲剧色彩

    知道沈从文及其小说《边城》,但知之无多。浮光掠影扫过一遍,了解了故事梗概,亦不知车路(提亲,相当于明媒正娶)、马路(唱山歌,相当于自由恋爱)为何物。二刷过后,方渐入佳境。及线...

  • 山歌响起的地方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东哥以一首藏头诗开始了沈从文及其《边城》的阅读分享。这是继去年《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几部大部头后,席读书会焕新归来,开年首次线下...

  • life is better in the club

    一次独特的体验 冬日周末,阳光正好。席读书会东哥一行,应邀来到了BHS。这是读书会首次走出图书馆,来到本地知名外企——BHS。 参观工厂,交流互动,合影留念,共进午餐……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