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海南
  • 120
    《唐宋词十七讲》读书笔记 8 苏轼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评价苏轼是乐天派,他可以在不同的境遇里释然,超然,但又可以秉持自己的本心。在叶先生的讲解里,让我对苏轼的诗词有了更进一步得了解,原来苏轼最好的词作...

  • 《唐宋词十七讲》读书笔记6 欧阳修

    说起欧阳修最熟的还是那篇《醉翁亭记》,有感于欧阳内翰的与民同乐思想,当学生的时候背的很熟,对其理解浮于表面,而当老师后也讲了很多次 但是每次将都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 唐宋词十七讲18

    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回头看这段共读时光,一路走来确实挺感谢的。 这是我理想中的共读的方式。有自己的阅读,有老师讲解梳理,有问题的思考,有分享的互动。以前读书只是模模糊糊...

  • 唐宋词十七讲17

    读王沂孙(下) 王沂孙一类的词是从周邦彦发展出来的,但走的是另外一条路。读的时候一定要经过思索才能欣赏。 咏物的词,一种是思力安排,一种是用感觉兴发感动。王沂孙的词一方面可以...

  • 唐宋词十七讲16

    读王沂孙(上) 南宋最后一个词人王沂孙,他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写咏物的词。 在这一讲里没有讲到他的词,叶先生为我们梳理了咏物词的来由。 咏物作品,在中国文学传统之中所占的比例是很...

  • 唐宋词十七讲15

    读欧阳修 在叶嘉莹先生的对词的讲解当中,她说冯延巳的词透露着他执着的热情,晏殊的词是圆融的关照,而欧阳修的词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份遣玩的意兴。 怎么说呢?每一个人都无法预料到明天...

  • 唐宋词十七讲13

    读姜夔 周邦彦的开拓主要在长调方面,继承了柳永的铺陈,但有了变化。第一用安排勾勒来写词,不再是用直接的感发写词。第二不平铺直叙,它的时间和空间常常是跳接,一下就跳过去了,不是...

  • 唐宋词十七讲12

    读辛弃疾 辛弃疾和苏东坡的词在写志的态度上是不同的。 苏东坡一方面有儒家的用世志意,一方面有道家旷达的襟怀,可是他的词是在政治上遭到贬谪失意之后才去写的,因此多以表现旷达的逸...

  • 唐宋词十七讲11

    读周邦彦 周邦彦是个结北开南的人物,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先声的人物。 在此之前的词大都是属于以感发取胜的类型的。温庭筠是比较不重直接敢发的一个作者,但它的词都是...

  • 唐宋词十七讲10

    读秦观 苏轼的词是诗人之词,而秦观的词是词人之词。苏轼把词变成了诗,秦观的词把它又拉回到了词来了。什么叫词人之词呢?秦少有所写的常是那种最柔软的最幽微的一种感受。 他常常把他...

  • 唐宋词十七讲9

    读苏轼 我对苏东坡的认识更多的是学过的几首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等,是豪放派的诗人代表。看他的生平才知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贬谪。 他从小在读书的时候就表...

  • 唐宋词十七讲8

    读柳永 晏几道的词,可以说是在词的发展长流中的一个向回转的漩涡。他没有像诗歌的意境去发展,而是又回到了歌词。但是歌词又不同于温庭筠所写的大众的歌词,他所写的歌词是有具体的人的...

  • 唐宋词十七讲7

    读晏殊 从冯延巳开始可以说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或者说冯延巳是在词发展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他之前的词更多的是歌词,在他之后不再被感情世界所拘泥,更多的是词带有强大的感...

  • 唐宋词十七讲6

    读李煜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应该是南唐的词风了,特别善于眼前身旁的那种微小景物的变动以此引起他内心的一种活动。 说到南唐的词,不得不提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的词最有名的就...

  • 唐宋词十七讲5

    读李璟 当我们在读诗词的时候,追寻作者原意的结果,有时候会增加我们对背景的影响,就产生了一种衍生义。衍生义有两种不同。 一种是根据词中的语符所进行的联系。对于这一点我一直认为...

  • 唐宋词十七讲4

    读冯延巳 温庭筠是一个客观的词人,用美感的联想加深了词的意境,而韦庄是一个主观的词人,以他感情的直率真挚,使词脱离了歌筵酒席艳歌的歌词地位,词成了可以书写自己感情的一种渠道,...

  • 唐宋词十七讲3

    第三讲韦庄 叶嘉莹先生讲词的时候有两个重点,第一是每个作者的个人风格的特色要讲出来,第2点是作者在词的发展历史之中所起的作用所占的地位。也就是说讲的是一个词人以及他的代表作,...

  • 唐宋词十七讲2

    第二讲温庭筠(下) 温庭筠的词确实可以给我们一些联想,也就是西方的阐释学所说的衍生义。 西方符号学理论认为,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的表达,有两种必要的作用,一种是与序轴,一种是联想...

  • 唐宋词十七讲1

    第一讲温庭筠(上) 看这本书,不能说有什么体会,只能就内容说记录一些能够读得懂的地方。 词在中国的文学体系中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文学体式。在最初的时候,完全没有伦理和道德的思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