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上海
  • 慈悲心

    就算你一生行善,又能利益多少众生呢, 如果能在很短的时候,修行有突破,一定要感恩这世间的众生, 生生世世的缘分太多了,如果不放过你,你是过不去的,他在乎你,就会卡住,所以慈悲...

  • 定,慧,无相,无念,无住

    定,就是静; 慧,就是明。 无相,能成大戒; 无念,能成大定; 无住,能成大慧。 心不着相,就不会升起欲念。 万念俱寂,能成就大定。 一切不住于心,能成就大慧。 --摘录于《...

  • 此心果谦,天必相之

    袁了凡说:“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 《了凡四训》中记载了几个令人颇受启迪的故事。 一次在嘉善籍的十位学子中,袁了凡先生一眼就发...

  • 一个关于喜舍的故事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故事,一段时间火遍了朋友圈: 从前有一个乞丐,他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所以他每天总要把乞讨的一些粮食积攒起来。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他的粮仓里还是只有那么一点米...

  • 财富是财布施的果报

    尤其是“因果定律”,世出世间法都不会变更的。 财布施愈多,你财富也愈多。 财从哪里来的?连你自己都不晓得。法布施愈多,聪明智慧愈增长。所以不要吝财,不要吝法。 吝财,得贫穷的...

  • 财布施-谈禅法师的故事

    当代新加坡的谈禅法师修财布施时毫不吝啬,他自己的生活却非常清苦。 他在城隍庙前摆一个小摊,卖香、纸钱、蜡烛,把卖得的钱布施给别人。当初筹建旧金山的大觉寺时,买下这个道场花费了...

  • 慈悲喜舍

    因为慈悲,才愿意去帮助别人 而且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你的付出不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你不是在仅仅算计自己该付出多少,以及前思后想这样的付出是不是值得。 相反,你会在付出的过程中感到...

  • F家倡导素食

    汉传佛教为什么吃素呢? 这要归功于南朝著名的佛教徒—梁武帝。从梁武帝规定佛徒素食开始,佛家基本以素食为原则。 说到素食,人们往往会有一种误解,认为素食就是不吃肉。实际上,一些...

  • 行善要做到心不着善

    行善,又要做到 “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 如同布施须做到三轮体空,行善也要做到心不着善,就是不要对自己所做的善事念念不忘...

  • 了凡四训中的十种行善方法

    怎样行善?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给出了十种建议: 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

  • 善恶的标准

    《了凡四训》中引中峰和尚的一段话说: 打人骂人未必是恶,敬人礼人未必是善,貌似贪财未必是真恶,表面廉洁未必是真善。 中峰和尚所谓的区分善恶的标准是: “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

  • 家有老,是个宝

    据说,很久以前,有个国家叫弃老国。这个国家里的老人,都会被赶走抛弃。 国内有一个大臣,他的父亲年事已高,按照国家法律,当在被驱遣之列。但是这个大臣特别爱自己的父亲,不忍心将他...

  • 感恩和尊重

    大乘《戒经》中说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慈悲心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 感恩和尊重每一个生命,不论其种姓、性别或是否有缘相识。 从F教的角度看,六道众生都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