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青海
  • 人这一辈子究竟该走向何方?

    众生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触觉感触自己周围的事物,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产生贪恋之心,而积极追求。 如此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而极力夺取,求而不得时嗔恨、烦恼由此而生,同...

  • 读书笔记|相应的力量8

    1、一个人活着时所有修行内容的目的,除了离苦得乐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修“死”。 所谓修行,修的就是定力、智慧和慈悲。因为死亡是所有人,乃至一切生命体都无法逃避的问题,从拥有生...

  • 空谷幽兰 -

    志诚师父: 如果人静,那么他们在哪里都能静下来;如果人不静,那么他们就是在这里也静不下来。什么事情都取决于你自己。生命是短暂的,就像一道闪电,或者一个梦。八十年如云掠过。我们...

  • 读《世界是心的倒影》总结

    本书以传统佛教智慧观照当代生活,以佛教精神超越苦难,洞穿人性,拯救灵魂,回答了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和灵魂焦虑的问题,影响了一大批当代年轻人。 2022年12月31日,按照原来的计...

  • 读书笔记|知明空2

    1、当你见到世界的真实面目、品尝到真心的滋味时,千万不要光顾着沉浸在那片朗然空寂之中,而忘记了保持觉性,保持警觉。 因为,假如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享受那份没有半点渣滓的空寂之乐...

  • 空性的三种境界

    1、自性空性,指“遍计所执”自相即是空:”依遍计所执自性观,由此自相定非有故。” 2、如性空性,指“依他起”上“如所计度”之性是空:”依他起自性观,由此如所计度,皆非有故。”...

  • 开悟之后还需要修行吗?

    开悟意味着一个人已经知道了自己是谁,也就是说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既然已经知道了那么又何必需要再去修行呢? 有些人说虽然我知道我是谁,但是那些思想念头怎么办?他们会一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