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海南
  • 把我姐拉黑以后

    最近遇到点糟心的事情,我和家人的看法有些冲突,姐姐说服我,一开始还给我讲道理摆事实,待见我爱答不理,话里行间隔着微信都能感觉到她要撸袖子的火药味,于是我把她拉黑了。 家人有群...

  • 关于“法则”的实践感触

    其实在不读书或者不了解众多的法则之前,我就有做事情的能力,这几乎是一定的,有被人引导下的被动做事,有完全凭直觉的主动做事。 可是即便在学习过或理解众多法则之后,在实践上却一点...

  • 120
    谁红跟谁玩,谢娜的豪华朋友圈是怎么来的?

    说起明星之间的塑料友谊啊,总是一抓一大把。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谢娜曾经提起周迅《如懿传》播出时观众diss周迅的嗓音,而谢娜力挺周迅后被说“谁红跟谁玩”的事情。和谢娜关...

  • 关于“彭于晏”

    应该有这一类人,奔波于柴米油盐而不得闲,绝不会主动去追星或者做类似伟大人物传记的研究,以期望获得快乐或者汲取到伟大的精神。我倒没有完全顾不上抬头看风景,只耕耘于物质财富的世界...

  • 儿子的质疑

    今天问了一下儿子上周的语文小测试考的怎么样,儿子弱弱地回答:考的不太好。于是乎我就自觉不自觉地开启了“老爸当年如何在语文领域驾轻就熟”的节奏,估计儿子是不愿意打断我,容许我说...

  • 算失眠吗?

    我不敢轻易尝试回答“焦点问题”,已经有太多“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回答,假若我再回答,不见得会受欢迎。 我以为“你失眠了吗?”就被过度关注了,绝对是个“焦点问题”。我不打算正...

  • 离乡人,请不要唾弃父母的偏见!

    如果我没有从肤浅的感知再到深刻的反思,就不会有这一段文字。 如果我不逐渐反思,那我眼中的父母在我的感知过程是这样渐变的:无所不能的超人———有所不能的普通人——存有偏见的老人...

  • 团建“红旗渠”

    如果不亲身来到红旗渠,不见得会主动了解并理解红旗渠的“奇迹”,它既是造物上的奇迹,更应该是精神上的奇迹。 作为后人去瞻仰红旗渠,虽然在空间上和那些造就它的先辈们是一样的,但在...

  • 看电影“我是山姆”

    2000年前后的国外电影还是有很多没看过,原因不外乎于引进的不多,国人观影也不太流行。近几年看电影成了常态,新出的电影基本都要去看,恰恰如此,反而老电影很少问津。 我是看了赵...

  • 说话有“洁癖”

    我记得郭德纲在一次被采访中谈到他自己:对于说话这件事情,他有洁癖,说不得半点废话,对人对己都不好。 这个理念很有意思,至少对于我来讲。我都觉得似乎找到了一种让口头语言精进的秘...

  • 准备

    “准备”这个词太不陌生了,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参加工作以后,但凡我还能记住的场景,就脱离不了和它的关系。 虽然我今天要说“准备”,但其实在一天之前我对“准备”这事儿压根没有多在...

  • 省钱、理财、媳妇这些事儿

    我不太能控制住自己乱花钱,所以每等到月底各种结算和还款的时候,心疼、肝疼……各种疼通通现身。 不过有时候也会有例外,而且是在不难受的前提下做到的,偶尔当月会有良好的财务状况。...

  • 看不见的手

    看了《国富论》后,对亚当斯密佩服至极,真正大师中的大师。 书中提出人类经济中“看不见的手”,我以为这是一种超然的秩序、是亚当斯密之前众多先贤想说却没能说清楚的一种法则。 亚当...

  • 借钱

    生活中的互相拆借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谁都不可能驾驭一切,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所以低头求人借钱的事难免会有。 我是一个对借钱比较谨慎的人,无论是出与进。我很少借别人的钱,一方面...

  • 谁在继续拜访

    关于员工回复拜访被拒绝的思考———想做事和人浮于事之间的区别。 想做事的人,很正向的理解第一次拜访被拒绝的现象……这种事情没个十次八次拜访,客户都不了解我和我的产品,拒绝是正...

  • 点菜这事儿你知道多少

    最近看了一本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任邵堂写的《食物语言学》,这本书很有意思,讲述了很多关于食物的故事,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我们不说这本书里的事情,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关于食物和我...

  • 致同事(内部书)

    亲爱的同事们!不要嫌我啰嗦,更不要嫌我不接地气,句句都是我自己的反思和经验,几年前的我和你们大致是一样的,工作更多的是被自己理解为挣钱的一个行当,虽然也理解工作过程对能力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