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北京
  • 被布施的人才是真正的布施者

    在疫情当中,我们捐钱、捐物、当志愿者,真的是在帮助疫区人民吗? 庆山在《夏摩山谷》中有这么一段话 她说 在慈善机构中“体验和感受生老病死之苦。这不是我在帮助别人,是他们在帮助...

  • 120
    何为布施?布施何难?何为最难布施?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书笔记(三十二) 经云:“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

  • 事业在表达什么

    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生做一些事情为了社会和人民奉献自己,这就是事业。任何人出生都会有自己的使命,每人使命不同,一个人可能会用很久的时间才能寻找到自己的使命和定位,...

  • 完美的缺憾&缺憾的完美

    我们总是特别容易自我要求更完美,对他人提出更多要求。每一次的得到很多时候并不能使得自己满足与平衡,而是愈加贪婪。欲望像是喂不饱的饿狼,当你只看到欲望而无休止的索要,除了堕...

  • 各式各样的培训和导师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存在,市场所需吧。在“成人”的角度来看,有一类人就想要这种“退行”的方式来学习成长,让他独立思考成长难度更大,但是还要成长和更好的生活,选择这种方式总比放弃自己要好。也是当下更好的选择了。这类学员可能目前中国社会更多,对“母性”的,能有所依赖的形式更感兴趣。就像更多人愿意相信佛祖,而非科学逻辑。当“成人”心态更多一些的时候,学员更喜欢另一类导师,平和的,独立的,客观的。以“非成人”的方式,学员会在情绪方面或者生活上有所改观,但是对于“成人”来讲并没有改变,这个会继续让下一代复制,因果本质未断!学员怎么选择可能没有对错,他做了这个选择,对他当下就是最好的。如果期望考虑的更远,就要用“成为一个人”的方式学习。如果期望让自己舒服一下,那就选择开心的就好。存在即合理

    登上神坛的“心灵导师”成了“祭品”

    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及家庭、社会传统和教育惯性,决定了“心理缺爱”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北方的人群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是一大批“心灵导师”得以存在的社会土壤! 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