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从自身体会,这个“督脉腰痛”,再结合“肾之积在脐下”,以及又有在深里之虚寒的话,往往代表身体问题比较重了,脏腑虚损瘀滞比较厉害,仅仅靠针刺已经不够了,需要汤药、针、灸、导引等多维并用才可能解决问题。
不同归经的腰痛表现《刺腰痛论》是收藏于《黄帝内经·素问》的第四十一篇著作,全文九百余字,论述了不同归经出现腰痛的临床表现以及其治法,并针对各种伴随症状的治疗展开论述。《刺腰痛论》是先秦至...
另外,从自身体会,这个“督脉腰痛”,再结合“肾之积在脐下”,以及又有在深里之虚寒的话,往往代表身体问题比较重了,脏腑虚损瘀滞比较厉害,仅仅靠针刺已经不够了,需要汤药、针、灸、导引等多维并用才可能解决问题。
不同归经的腰痛表现《刺腰痛论》是收藏于《黄帝内经·素问》的第四十一篇著作,全文九百余字,论述了不同归经出现腰痛的临床表现以及其治法,并针对各种伴随症状的治疗展开论述。《刺腰痛论》是先秦至...
好文章!👍🏻👍🏻,我由病学医,自己的腰痛一开始就按内经的刺腰痛篇和一些普遍方法实践都不行,后来有一次在用力深透点穴任脉的关元穴,点到脊柱附近时,发现这个腰痛的关键区域在腹部深处的脊柱上,当时不清楚这到底属于督脉腰痛还是任脉腰痛,因为它既是任脉穴底,也是脊柱。由于已经排除了诸多腰痛,特别是少阴腰痛,尽管描述很像。于是我用7寸长针下关元,发现这个引起腰痛的关键区域好像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带,我向上寻找痛的最重的点,好像在阴交穴底的脊柱上,后来就改为4寸针刺阴交穴,阴交穴比较浅一些。无论阴交还是关元底,这一条关连的痛区,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腰痛,还造成上焦的淤堵,心下痛闷,两胸闷痛,肠胃气不降,好像还造成下焦泌尿等等诸多问题,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
针刺时感觉应该是扎在脊柱筋膜上,由于经验不足,担心扎透伤到脊髓,进行小幅度捻转手法,由于自己自幼体弱多病,身患多病,气血不足,阳气不足,行针时感觉正气不足以驱逐寒痛之邪气,还需要调理整体气机才行,有时也用透灸法代替针刺,效果也非常好。可见古人说的没错,验证了督脉腰痛,甚者,取脐下(阴交穴),不过我想,这个督脉腰痛,它不一定是一两个关键关联点,也可能是很长的区域。针刺时,中极以下基本就是膀胱挡着了,不可能再深刺到脊柱了,所以要取后面的腰俞穴,所以古人把腰俞结合阴交非常正确。
不同归经的腰痛表现《刺腰痛论》是收藏于《黄帝内经·素问》的第四十一篇著作,全文九百余字,论述了不同归经出现腰痛的临床表现以及其治法,并针对各种伴随症状的治疗展开论述。《刺腰痛论》是先秦至...
《刺腰痛论》是收藏于《黄帝内经·素问》的第四十一篇著作,全文九百余字,论述了不同归经出现腰痛的临床表现以及其治法,并针对各种伴随症状的治疗展开论述。《刺腰痛论》是先秦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