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中的孤独感
高一五十五 梁文怡
《边城》一文中描写了许多次节日,都是热闹而盛大的,然而,全文却给人一种孤独感和淡然的忧愁。这是为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时空的孤独。文中的“边城”位于四川与湖南的交界处,位置不免尴尬起来,归属感也因此而淡薄;联系作者本人,沈从文自认为处于城市人与乡下人的“交界处”,正如这边城一般,似乎属于哪一边都可以,又似乎哪一边都不属于。这是一种地理位置的孤独。
再说时间。且不说沈从文写的这篇文章远离当时的硝烟与苦难,作为边城本身,它呈现出来的是如诗如画般的世外桃源的景象,风景优美,人美情更美,显得与世隔绝,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宁静美好,“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因此,即使边城中的生活十分的平和美好,却是与外界脱节的,与外界隔绝的,无论其他地方在遭受着怎样的苦难,他们犹自生活。这也是边城“孤独”的缘故。
二是人的孤独。《边城》首先就说了:“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翠翠与祖父居住的地方是“单独”的,是与吊脚楼大部分人相隔开的,翠翠与祖父的相依相伴是孤独的一部分原因。
除此之外,本文描写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但是翠翠与傩送之间却鲜少有沟通,翠翠也许是不敢,也许她对于爱情的意识从来是朦胧的,总之,对于自己的爱情她从未去大胆地争取,不敢热烈地回应傩送的爱情,因此即使翠翠与傩送两情相悦,我们也依然感觉这两个人相互隔得很远。这是没有沟通的孤独。
对于这门婚事,也一直是一心想为翠翠谋一份好姻缘的祖父在从中沟通,然而,源于没有碾坊陪嫁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的木讷和犹疑,造成了二老和船总顺顺的误解,最终凄凉逝去,翠翠的婚事也无法指望。这是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孤独。
而最后的结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两个“也许”充满了不确定性,事实上已经昭示悲剧的结局。而就算傩送最后回来与翠翠结婚,也再也回不到从前,更何况漫漫无期的等待也意味着无尽的孤独。边城的人们都是那样的质朴善良,作为主角的这几个人更是如此,然而,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最后却成为悲剧,祖父凄凉逝去,天保在苦闷中意外身亡,《边城》不光写了一出爱情悲剧,更是几个人命运的悲剧。这么好的人,阴差阳错与幸福的结局失之交臂,我们心中不免生出面对命运的无力感与孤独感。
这些让我们不禁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人归根结底是孤独的,相爱的人可能互不了解,相熟的人依然充满误会,陪伴的人会相继离去,在人生里,永远只有自己一个人。《边城》的孤独感,便是在一个孤独的环境里,发出对生命本孤独的感慨而自然而然生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