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尊敬的朱老:
    您好!
    近日拜读您的《谈美》一书,对您书中精炼,准确的分析和论证实为赞赏,您对艺术与实际,美感与快感与联想,考证、批评与欣赏等之间的联系与差别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其中最能领略到的是您非常经典的对美的分析论证: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是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要靠人们细心发现的;美是客观事物加主观态度产生的,但是缺一不可。从而呢,物质虽然可以用尽,而美却是可以世世代代传递下去的。
    在书中您谈到对一棵古树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谈到了在不同人的眼里这棵树的不同用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书中讲的:“无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才能领略到古树真正的美。
    古树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古树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而另一半是人为的,美亦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人们常常将美感和快感混在一起,实则不然,美感与快感是两件不同的事。拿一幅画给一个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征求他的意见,他总是说“很好看”却不知道到底好看在何处,他只是喜欢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的美大半都是指“好看”,不仅普通人如此许多名声煊赫的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事实上,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美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起于形象的直觉,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我们所需要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但是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件事,它们是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转化的,在我们欣赏一片山水而觉其美时,就已经把自己的情趣外射到山水里去了,就已经把自然加以人情化和艺术化了,因此才会有人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境”。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仅要去发现美,还要去创造美,对于美的创造,要通过想象、情感、格律、模仿等过程。想象有再现的,创造的,但只有再现的想象不能创造艺术,创造美;情感是综合的要素,使不相关的意象协调,形成完整的有机体;格律是一种形式,它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到艺术家的位置;而对于模仿,创造不能无模仿,但只有模仿也不能算创造。当真正创造出美时,才是对灵魂最大的洗礼。
    生活尽是美,仰望天空,明月繁星薄云相辉映;脚踏实地,天时地利人和齐汇集。肉眼可识美,常眼前一亮;心中可识美,便如清泉润心。小美见诸于表象,大美表迹于人心。所以,以美之心度量所见,发现美,感受美,传递美,天下大美。
    此致
    敬礼
    您的读者:曹思颖
    2019年2月17日

    整本书阅读~朱光潜《谈美》

    各位朋友,春日迟迟,柳芽初发,海棠含苞,黄莺轻啼,春的美慢慢显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要开始下一本书阅读,这本书是朱光潜的《谈美》,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娓娓道来,有序,开场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