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春分到来。春分是太阳黄经一个轮回的开始,“分”字是指九十天之春,分为两半。《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从这一天起,...
3月20日,春分到来。春分是太阳黄经一个轮回的开始,“分”字是指九十天之春,分为两半。《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从这一天起,...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也就是气候刚转暖的时候,注意保暖才能预防各种疾病的侵扰。事实上,除了别急着脱衣服外,更重要的是捂好几个穴位。 其中,位于手腕的神门穴是最重要的,...
今天农历二月初二,每年二月二夜晚,东方的地平线上就会升起龙角星,它是龙形星座中最靠上的一颗,其次还有亢、氐、房、心、尾、箕共七颗星。龙形星座是构成二十八星宿的重要成员,通过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道:“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今年的惊蛰为 3 月 5 日。冬眠的动物和即将破冻土而出的植物,随着惊蛰阳气渐长而苏醒,万物复苏,草长莺...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充足的阳光,让我们可以开始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阳光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自然的阳光是一种合成光,可以穿透人体皮肤,直接进入体内与各种化学物质、矿物质发...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民间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的...
春季是各类野菜盛产的季节,春节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在春天野菜当令的季节吃一点野菜,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1、茼蒿 茼蒿具有调胃健脾、降压补脑等效用。常吃茼蒿,对脾胃不和...
雨水,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2021年的雨水时间为公历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七),太阳黄经达330°时。“雨水”,意为始降春雨,其时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月令七十二...
“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开始上升,日照、降雨趋于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
在冬天里,尤其是我国的北方,很多人都会容易出现嘴唇干裂的症状,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嘴唇干裂的现象呢?在做好日常嘴唇护理的同时,还可以在饮食上来保养嘴唇,避免嘴唇干裂,快来一起了...
在新春的餐桌上,不论菜肴如何变幻,有一道食材的地位一直不动如山, 这就是鱼!特别是大年三十晚的年饭,桌上有鱼,代表年年有余。这也道出了为什么春节民间有吃鱼的习俗了。 吃鱼的习...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互为影响,脏腑气血是情志变化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也是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七情的正常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强烈的情志刺激和长...
肾与大便的关系 肾为一身元阴元阳之根本 , 开窍于二阴。《素问·金匮真言》:“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明确指出肾与前后二阴排泄便功能密切相关。肾主水液,与...
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五脏来完成的,所以说长寿之根在五脏,五脏强壮必然长寿。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中医日常强壮五脏的方法,坚持日久,必有可喜的效果。 一、养好心,别让心神耗...
中医认为,“四梢”中,指为筋之梢,舌为肉之梢,发为血之梢,齿为骨之梢。梢者末也,人过花甲,“四梢”往往开始萎缩,但只要加强锻炼“四梢”,再加上合理营养,便可延缓衰退。 筋之梢...
《黄帝内经》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的理论记载及临床运用已有2000 多年...
一、风乃一种自然现象 众所周知,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界中因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入补充,空气的对流就产生了风。因此,自然界的风也就具备了流动(行走)、上升(...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是古人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传统节日。腊八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人体的阳气。这一阶段的养生关键...
《黄帝内经》上讲肝主怒,七情内伤中也有怒伤肝这一说。中医学认为,肝为将军之官,性喜顺畅豁达。如果长期郁愤,怒而不发,会导致肝气郁结,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而一旦爆发,则又会疏泄太...
从中医来讲,肝与七情中的“怒”相对应,肝像树木一样,喜欢“条达舒畅”,自由、舒展地生长,不喜欢被压抑。若是动怒,肝气会随之而横逆,由于肝藏血,血气上升,肝阴血不足,身体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