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北京
  • 120
    喜讯

    师父好!师兄们好! 今年武汉的疫情牵动了中国人的心,也引起全世界人的关注。当时我们都为咱们祖国的亲人和武汉同胞担惊受怕,每个人都在想怎样为祖国同胞们出把力。没想到全世界的华人...

  • 120
    海外中医师用草药治愈新冠患者病案(一)

    新冠肺炎医案分享️ 《弟子以师父陳乙甲秘传道家驱瘟草药方治愈一位待收治的新冠女患者》 4月2日上午,我刚刚收到韦师兄帮忙从国内寄来的师父陳乙甲的秘方药材,就接到我的一个病人的...

  • 《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

  •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

  •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

  • 6⃣ 素问 卷第一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2)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

  •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是空虚之意。“神”是变化的妙...

  •      【心得报告分享之二】

    🔘《老子》发现了“道”,也发现了“人”。“人”是“道”的代表。“人”得了“道”,并与“道”合一,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

    🔹因自己慧根不够,通篇学习«道德经»确实是不好理解。我每次都是遇到每段触动了心灵,带着这种直觉去深入领会其中。

    上面摘选的这段,让我想起:“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也就是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
    🔹又比如:
    巫,上一横顶天,下一横立地,中间一竖直通天地,中统人与人,是真正通天达地。
    我的理解这个字符就是天人合一的图腾,就是道。

    🔹再从这个字进一步剖析自然和人体的关系…

    人是自然无限小的一部分,顺应自然则生,就是顺应道。违背自然则死,就是逆道。所以疾病就是违背天人合一,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

    巫,上面“一”横是天,有日月,下面“一”是地,有白天黑夜。
    中间“人”有男女,身体有阴阳。
    天有四季之分,地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有四肢百骸。手勤养心,腿勤养身。
    天有北极南极,中间赤道贯穿运行。
    人有头顶百会穴,脚底涌泉穴,由任脉督脉循环往复。

    如此可见,“人”是“道”的代表。这句话更好理解了!

    由此可知,师父传授我们的祝由术,就是通过人这个代表,筑基功目的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达到清净,无为。心才能是菩提树,身才能为明镜台。才能与道合一……

    🔹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

    只有为民的行为才是上合天意,下益黎民百姓,合道者昌,逆道者亡,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谁都无法抗拒,无法更改,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只有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人、处事,才能赢得幸福自在的人生。

    2018年11月9日

    《道德经》总论:

    《道德经》主要讲了“道”、“可道”、“德”、“下德”几部分。笔者认为:“道”和“德”乃是一无极图;“可道”与“下德”乃是太极图。八十一章的全部内容,可以由这两个图囊括无遗。只...

  •           【心得报告分享之一】

    🔘«道德经»摘选部分
    “道”是纯粹、素朴的物质,但不是普通的常见之物,而是虚无之体,是先天一炁。
    说它“无”,却能化生万物,说它“有”,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搏而不得。
    “道”就是这样一种无形而又真实存在的东西。

    从这段文字开展一点个人心得,或浅显,或愚钝,或狂妄,都请师父和大家多包涵斧正🙏

    🔹中国在道文化提出生命的两大命题:“性” 和 “命 ”的本质。
    而道的“理”就是在修性,它是形而上的,体现在人性的原来状态,那么这个状态就是无,是“真”,是“善”。无形却真实存在的。
    道的“事”就是修命,它是形而下的,可以理解为“物”,此物又非普通之物,有却看不到,摸不着,它穿梭在每天的生活当中,必须在身口意上体现,下真功夫才能感受到真实的存在。

    🔹师父在三德的课程分享中提到,修道,得道,了道的过程。
    那么,在修道之前,必须完全见道,知道,应道,才能进入修道。
    在未修道之前,对修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反应都要明白。
    如何明白?需要与道相应。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频,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你说的话对方不懂,就出现误解,出现烦恼。即使你给他的是爱,他却感受不到,接收不到这个信号,所谓的“懂比爱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相应?需要身心意合一,就能感受大道至简,简能入道的奥妙!
    首先做到静心,无我。
    方法?
    既是师父传授的咒语,就是桥梁,是工具,是道的载体。以此连接灵磁炁能量波,与真阳之气相应,即可进入修道阶段。
    这个过程需要自己身心意亲见,千人千态,一人千态,不断有了一些领悟和知见。
    如师父所说,修道容易得道难!这个“容易”也是师父慈悲喜舍的恩典,否则都是盲修瞎炼啊!误了卿卿性命还不自知!

    🔹道,说它“无”,却能化生万物。

    它能化生却同样不去管它们,不主宰它们的一切,这又是“道”的基本特性。

    “道”只是让天地万物自然而然地演变,没有规定它们必须怎样。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道”虽然产生了天地万物,却对它们不闻不问,任它们自生自灭,所以看起来它对天地万物没什么偏爱,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然而,我们的习气却是执念心,喜欢交易,喜欢掌控。于是就分别出你的我的,好的坏的,喜欢的,不喜欢的,以爱的名义去绑架!
    即使见道仍然有贪嗔痴,这就是被业习牵着走,或许在言语上比较善辩,在机锋转语上,一般人比不过。但是从行为上可以看出是否得道。

    正因为“道”不干涉天地万物的具体事情,所以它的作用难以察觉。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道”的这种管理方式是最高明的,你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却始终掌控着整个局面。
    比如:
    以人为本,义利兼顾的“仁义”之道
    以诚立身,以信为重的“诚信”之道
    因时而变,变中求胜的“创新”之道
    以和为贵,竞争合作的“和合”之道
    正人正己,知法守法的“规矩”之道
    厚植家国情怀,勇担社会责任的“担当”之道!

    所以,道,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无所不用,无所不在,无所不达。
    道,无形抓不住,无名说不出,无情动不了,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影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道,妙不可言,不能言说,却又只能方便说…也许一个“妙”字如此,才从来不会一一道破。

    2018年11月8日

    《道德经》总论:

    《道德经》主要讲了“道”、“可道”、“德”、“下德”几部分。笔者认为:“道”和“德”乃是一无极图;“可道”与“下德”乃是太极图。八十一章的全部内容,可以由这两个图囊括无遗。只...

  • 5⃣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2)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

  • 4⃣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

  •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

  • 《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冲,而用之或似不盈。” 道这种虚无妙气虽无形象、无端倪、不可见,却无所不在,无所不备...

  • 3⃣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

  • 2⃣素问卷第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

  • 1⃣«黄帝内经素问»

    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篇》 第一段[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