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河南
  • 巴夏:【最高喜悦】的11个要素

    【最高喜悦】的11个要素 = 3个实践 + 6个工具 + 2个选择 第一部分——【3个实践】1,时时刻刻——在任何时候实践你的最高兴奋2,身体力行——尽最大能力实践你的最高兴...

  • 巴夏:什么是兴奋与恐惧、感觉怎么来

    学员:我第一次参加现场交流,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我想问几个问题。 巴夏:我们认为你可以问这些问题。 学员:我要一口气把它们说出来。 巴夏:统统说出来吧。 学员: 第一个问题,...

  • 万事万物都是有限的,存在于心智的有限世界中,因此,是万事万物组成了这个有限世界

    人类意识本质的终极探究

    前言 对于意识(consciousness)的起源问题,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坚持物质第一性原则,认为意识源于物质,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然而,对于意识是怎样...

  • 如同时间、空间一样,未知也只存在于心智的想象之中。对于有限的心智来说,永远存在未知和缺憾,但意识本身是圆满和无限的,它只是通过坍缩为有限的心智来创造未知与缺憾。

    一、何为心智?心智与意识是什么关系?

    《人类意识本质的终极探究》链接[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jianshu.com/p/a5e4c3bbb0e6...

  • @f9131d3d9027 一切都是意识,所谓媒介、心智和感觉感知都只是意识的不同状态

    人类意识本质的终极探究

    前言 对于意识(consciousness)的起源问题,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坚持物质第一性原则,认为意识源于物质,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然而,对于意识是怎样...

  • @吾無我无 🙏

    人类意识本质的终极探究

    前言 对于意识(consciousness)的起源问题,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坚持物质第一性原则,认为意识源于物质,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然而,对于意识是怎样...

  • 120
    旧安卓手机变身电子词典

    手机换代很快,不少人都有闲置手机,但是很多因为没有合适的用途,就是真闲置了,顶多看了些教程,做了桌面时钟等简单的用途,再也没有再发挥更大的价值。 可说到电子词典,很多人对还是...

  • 人类意识本质的终极探究

    前言 对于意识(consciousness)的起源问题,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坚持物质第一性原则,认为意识源于物质,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然而,对于意识是怎样...

  • 别拒绝成为注定要成为的你

    别拒绝成为注定要成为的你 摘选自《Pointers from Nisargadatta Maharaj》P204 那个你注定要成为的你,你真正的个体自我,你爱它,无论你做什么...

  • 浅尝《南传四部阿含》之一(3)

    南传《长部阿含》(巴利文转英文版) 导言(Introduction)摘选 p30 The Three Marks (tilakkhana) 三法印(Mark 标志,特征,印)...

  • 爱因斯坦说,所谓引力实际上是时空的弯曲。我们可以把时空想象成海面,充满了各种波动、漩涡。也许可以说,所谓物质就是时空的变形,所谓电磁波就是时空的波动,所谓星系就是时空的漩涡(这就是星系为什么都是涡旋状的原因),而黑洞,则是时空的断裂点。

    宇宙的12维度

    The 12 Dimensions of Creation 宇宙的12维度 文章作者:欧文沃特斯 当我最终领悟到天地万物的12维度时,我被那造物主所创作的“整齐对称之美”深深...

  • 宇宙的12维度

    The 12 Dimensions of Creation 宇宙的12维度 文章作者:欧文沃特斯 当我最终领悟到天地万物的12维度时,我被那造物主所创作的“整齐对称之美”深深...

  • 马哈拉奇《意识和本体》连载(7)

    Sri Nisargadatta Maharaj《Consciousness and the Absolute》 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奇尊者《意识和本体》 1981年6月23日 ...

  • 无善无恶心之体――世界观:世上本无是非善恶
    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生观:是非善恶只在念头之中
    知善知恶是良知――价值观:内心的良知是衡量是非善恶的唯一标准
    为善去恶是格物――方法论:遇事端正心态,在待人接物中持善意,去恶念,做善事,不为恶

    王阳明:十句话

    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要想培育一棵大树,要从树根培育;要想教育一个人就要从德开始。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本...

  • 五蕴使人愁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么“蕴”为何意?这个“五蕴”又是哪五蕴呢? 五蕴,这是佛对精神与物质现象的进一步分析。 狭义的讲,五蕴,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