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论可能生活》摘录 1. 规范的反思 凡是含有或暗含“应该”这一意义的语句就是规范语句。规范是可选择的项目而不是无可选择的事实。我总能找到某种理由去怀疑甚至拒绝某一条规...
读书|《论可能生活》摘录 1. 规范的反思 凡是含有或暗含“应该”这一意义的语句就是规范语句。规范是可选择的项目而不是无可选择的事实。我总能找到某种理由去怀疑甚至拒绝某一条规...
人生苦难重重。—— 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 第一句话 斯科特·派克是一位心理治疗师,《少有人走的路》是他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写的一本书,讲的是人的心理问题与心智成熟的过...
多谢支持!
《大学》笔记(总结 下):假如这样做,就必定幸福1 我们在上一篇总结中诽谤了一番心学,并不是有意让王阳明掀棺材板。我们只关心一件事:如何过好自己有意义的生活? 朱熹说,“大学”是“大人之学”,“大人”一是指成年人,二是指在...
1 我们在上一篇总结中诽谤了一番心学,并不是有意让王阳明掀棺材板。我们只关心一件事:如何过好自己有意义的生活? 朱熹说,“大学”是“大人之学”,“大人”一是指成年人,二是指在...
在福州上班的时候,地方比较偏,找个饭店得走两里路。写字楼旁边是一家工厂,厂区还附带着办了一所中专学校,学生和工人很多,大门口的街道也宽敞, 4、5米宽的人行道上,就成了地摊的...
1 和其它一些二代比起来,董明珠的公子要贴近普通人多了。前几年有媒体报道,作为母亲,董明珠很为她儿子骄傲,她说:“他开十多万的车,在外面租房子住,开心得很。” 联想到一些富二...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儒门读书录 1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儒门读书录 1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儒门读书录 1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儒门读书录 1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儒门读书录 1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儒门读书录 1 《大学》流传下来的文字中没有对格物、致知的解释,朱熹认为是脱漏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补充: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
对的,可以直接参考百度的格物致知词条,有历史观点的梳理。格物的解释比较多,朱熹这种解释是从二程那里来的,也有些自己的发挥。朱熹的集注综合了很多前人的说法,有些有说明,有些没有说明。
《大学》笔记(三):修身为本《大学》笔记(三):修身为本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儒门读书录 1 前面两节中,《大学》提出了三条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并说明,事情有根本,有枝节,有缘起,有结局,我们要...
我好像记得格物致知这个部分不像是朱熹提出的。似乎是汉朝郑玄就已经提出过并进行了解释。然后到了宋朝,被二程中的一位进行了更详细的解释。
具体是哪里的资料我还真的不记得了。
《大学》笔记(三):修身为本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儒门读书录 1 前面两节中,《大学》提出了三条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并说明,事情有根本,有枝节,有缘起,有结局,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