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云南
  • 好吧,作为一个寒门出身的211学子,我表示对你的大部分陈述感同身受,但我并不会一口咬定这种论述是正确的,我相信全文中只有最后两句话是被绝大部分人所接受的,如果把985和211作为对于薪资,人脉,眼见的一种评判标准,或是别的论点的基础论调。那这本身是很具有争议性的,甚至没有意义的, 因为也有很多堪称经典的例子可以证明没有上211,985的朋友也并非那么的不堪,比如马云的成功。也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985/211的成功,比如李彦宏!你都不能说谁是错的,所以这种论调,最多只是一群上了985/211人的自我意淫,也最多是没有上985/211人的茶余饭后的谈资!没有意义的一篇文章!不值得被讨论,所以通篇我觉得只有最后两句话很有意义,不要用985/211去标榜什么了,还要要靠自己努力,正如最后一句话 “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运转,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你说你不信,那你就睡着瞧好了。

  • 我这种出身卑微的人,连任性的资格都没有,就害怕一停下来,就被别人狠狠地甩在后面。👏不任性,也挺好的呀

  • 读书,上名校,第一目的不是挣钱,只不过在这个时代,挣钱成为了第一目的,读书的目的应该是开阔自己的眼界,读书并不单单是技能的学习,还有自我意识的培养,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这才是读书上名校的目的,名校应该是以培养了多少知识分子为荣

  • 所以并不能一概而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只有一直努力,享受学习的过程,积极向上的生活 @秋风劲草

  • 读研究生的时候,哥哥说,不一定读了会很有用,但是你的见识,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肯定会不一样!读书不可能没用,只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挥她的作用:yum:

  • 十年前,我离开农村,到了城里边缘的一个小村读书。而这改变了我。我现在上着全国前二十的大学。而我当年老家的同学,大多都去打工了,少部分上了职业学院。很庆幸,我可以有那么一次机会去转变一些自己的轨迹。不敢说自己有多成功,自豪。而是觉得很幸运。从山里的小学,到城里农村的小学,到城区的中学,再到市里最好的高中,我见的人越来越牛,而我也在他们的压力下成长,超越相当一部分人,进了大学。一路走来,我很幸运的没有改变自己定位初心,我现在在天津大学学习。向着来自全国的人才学习。现在我还站在他们的边缘,我希望我可以走到他们中间。加油。

  • 作者写的其实挺好,只不过标题应该换一下,比如《985,211的优势》之类的。在一所名校中读书大多数时候比普通本科要好的多,不管是未来的就业机会,还是自己会面临的机遇,或多或少要容易些。不过,在任何地方,只要你肯努力,有自制力,多看书,我觉得所谓学校的好低也不算是太大的问题,关键在于自己。

  • 进入好的圈子我觉得最大的作用就是你会以那里的样子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圈子里有优质的资源

  • 因为我们本不是名校毕业,因为我们一无所有,因为我们并不是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因为我们并没有一个优越富裕的家庭,因为我们一出生的起点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我们更要用百倍千倍的努力去证明,富裕家庭出生的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做到,甚至做的更好。因为,我们除了自己,一无所有,我们拼不了出生,也拼不了名校,我们拼不了人脉,也拼不了背景和家庭。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机会,因为我们没有,所以我们更要用自己年轻的热血,用我们不甘平庸的决心闯出我们的一片天空。
    我要向这个世界宣战,出生卑微的人,一样可以站在金字塔尖!

  • 读书无用论本身就是哗众取宠而已,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唯有知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成功的定义也不是“金钱”能概括,人生是有限的,或许我们起点不同,但能到达的终点是一样的,我管那个地方叫“幸福”

  • 无论上什么样的大学,也无论你上不上学,读书都有用,它不一定改变命运,它改变的是一个人。

  • 本人80后,第一学历就是专科,现为武汉大学老师。——“第一学历”的说法,应该只对只有本科学历者多少有点意义(而且意义有限),目前的情况是,博士找工作,多数情况居然也看第一学历,本人入职时也因此颇费周章,这是个滑稽荒唐的制度!

  • 其实,读书有用无用要放到不同的层面来讨论。
    从现实功利的角度来看,可能只有那几张考试卷子能对你的人生有一定的影响,而你读一本《平凡的世界》不会让你的口袋里多出一分钱。所以,读书重在静心,太功利会失去乐趣,只重结果。
    从认识层面来看,读书能不断的打破你的局限,一本社会学的书,例如著名的《乡土中国》,它能让你认识到社会发展流变的规律,找到中国的人际关系形成的原因,还能看到未来的法制化进程中,人治和法治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本心理学的书,例如弗洛姆《爱的艺术》、《逃避自由》,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甚至是弗洛伊德的《释梦》,都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懂得自己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动机,进而帮助你克服自己的恐惧,惯性,打造更好的自己,这都是有可能的。
    我有点相信“存在即合理”,任何事,只有自己用心做过,就不会是无用的,读书也是一样。只是不同的事情发挥功效的时间长短不同,层面不同。
    我想,大喊读书无用的人是太过看重读书的现实功效,比如能不能让我升职加薪之类的,而忽略了它在精神层面上对你的滋润。没关系,真正的好书是需要反复咀嚼的。也许有一天,你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而无力改变时,能让你触动的也许就是手边的那本书。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记得高中的老师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真的是很难得。
    有些东西有没有用只有用过的人才知道。

  • 还想表述一点就是,不管是在哪所大学,一定是要爱学习,爱阅读。确实人与人之间是根本没办法比的,但对于家庭环境不好的同学来说不努力就更加没有机会,因此希望能够看到此篇文章的同学不管现在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请一定珍惜好当下的时光,学识的增长确实会让你变得更好

  • 既然出身差距巨大,我们无法选择,那要做的就是一步步缩小这种差距,我读的大学并不是985、211,是4个邮电大学之一,周围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朋友都去了知名互联网,周围学通信专业的都去了三大运营商,这些人读大学到现在,共同点就是知道自己未来该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缩小与高校学生之间的差距,他们目前就职的环境中有非常多清华北大浙大电子科大等等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同一个平台下工作,差距只是个性问题,甚至不能说是差距而是差异。虽然作者的描述比较绝对,但不得不承认圈子对一个人的影响,平台的步步升级,会积累更高层次的人脉,为以后的路打好基础,而行动的重点是努力和目标!
    再说到985、211,国企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某国企前两天刚入职的应届生90%都是研究生,其中70%以上都是985、211,无论能力如何,这样的一张文凭就是个进国企的通行证,你没有,就是不行!何况是和各种各样的关系户竞争,能力和学历都需兼具!如果你是公司老板或者HR,同样能力下谁不愿意选一个学历背景更好的。
    现实的问题可能会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比如自己,一毕业就要还几万的学费,读书时候努力刷分赚奖学金而不是得奖学金,当其他同学商量着学生证出游去哪里的时候,我在想周末的兼职赚的钱可以花到什么时候。毕业后,虽然没去到大的名企,也算是不错,也一直在努力着去更高的平台,一步步缩小出身所带来的差距,因为自己深知,唯有自身能力的提升和人脉的积累才能让自己更有安全感。
    既然没有再一次高考的机会,那就努力努力再努力!也有机会甩985、211半数以上的人几条街不是吗。

  • 考的上就考,考不上就拉倒,有钱的拼钱,有没钱的拼命运,有人拼颜,有人不要脸,尽力而为!

  • 考上一本的分未能上大学,网上填志愿,保存退出再次确认无问题。截止报名前一天被班主任告知未报志愿,遂北漂。如今IT界摸爬滚打,没有较量学历的资本,致力用更多的时间超越同届大四的同学--print('先发制人');

  • 120
    上了985、211才知道,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

    念高中时,常听班主任提起一位学姐,她几乎不跟周围的人说话,没什么朋友。 直到高考,她考了全省前十名。 市里去拍摄宣传时,发现她家中一贫如洗,父亲早就过世了,母亲还一直卧病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