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观点信也不全信。
说说自己来解释信哪不信哪里。
对于一些经典的名著,有内涵,有意思的书籍,我觉得仪式感是很重要的。刚看到了有的的朋友提出读书不要做准备的观点,我不是完全赞同的。
对于经典的,有意思的书就要怀着郑重的态度去读。比如,在院子花园里的椅子上看汪曾祺的《人间早木》会比在家要好的多;昆曼的《经济学原理》这类有些专业晦涩的书,在图书馆看会更好。当然只是举例,并不是人人都有条件,那么也该让环境更好一点。有干净的桌面,良好的通风,桌上有杯茶,一定会有更好的读书体验。
相信我这种时候买的书读起来会更好,可以即兴勾勾画画,也不用担心,喝水会不会滴到书上,有没有窝到书角。过几天无意看到自己即兴的笔记,还想回头看看当时的书。买的书,还能在翻出来,借的书还了怎么办。
所以有意思,经典的,值得反复看的,就买吧。
一般那种惊悚玄幻的,流行小说,杂志我会采取借阅的方式。这种书也不用准备仪式,窝床上看最舒服😏。
总结就是:
1.书是买还是借,不能一棒子全打死,要根据自己情况来选择。
2.当读书无法坚持,遇到不顺畅,适当增加点仪式感,会有小惊喜。
![240](https://cdn2.jianshu.io/assets/default_avatar/15-a7ac401939dd4df837e3bbf82abaa2a8.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1/w/240/h/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