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过来的同辈,大都过了古稀之年。见面机会越来越少,除非互加微信,还能随时关注。渐老的人,与人交往的方式,不再那么急不可耐。特别是知根知底的,热情过了头,反而显得见外...

一路走过来的同辈,大都过了古稀之年。见面机会越来越少,除非互加微信,还能随时关注。渐老的人,与人交往的方式,不再那么急不可耐。特别是知根知底的,热情过了头,反而显得见外...
不知从啥时开始的,把两辈人相处的方式,用一碗鸡汤距离,作出大家认可的界定。也因此让上下两辈之间,经常出现的矛盾、纠结、不适应,找到了彼此独立、相互认同、和谐安宁的模式...
老年的生活,夫妻为伴没得说。还有的,就是儿孙牵挂。大多数老者,把儿孙的事,看得很重,很多时候,难以自己。这样的状态,好与不好,不太好说。从传统观念看,有存在的合理性;...
人到渐老,怎么才叫活明白了?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有的自喜,这辈子老天眷顾,先苦后甜,儿孙满堂,衣食无忧,众人艳羡,此生无憾。也有的自卑,折腾了一辈子,想得到的没能如愿...
特别喜欢东北澳秋天,当然还有冬天。因为有了全年长达300天、每天7.5小时以上的阳光灿烂,感觉心灵始终敞亮、难藏阴霾。这里的春天雨水少了点、风儿燥了点、草木枯了点;而...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就是南半球秋季第二月。也习惯性称为中秋。南半球就是椭圆地球的另一半,把大部分南美洲、三分之一非洲、整个澳洲、绝大部分大洋洲、南极洲,都涵盖其中。...
人到老年容易犯倔,这可不是偶然现象。究竟是生理特征,还是认知习惯,不太好说。这犯倔究竟啥意思?用大家伙听得懂的话解读,就是认死理、牛脾气。再说得具体点,只有自己才是正...
发端于母国的清明节期间,一向忌讳谈论生死的同胞,也有了可以直面的人文环境。在咱们同胞的潜意识里,最亲的人,比如父母应该是永生的,他们是那么的爱我们,又怎会远离我们而去...
中国人非常讲究的“清明节”,今年出现的时间,是公历4月4号。记忆中的4月5号,如此认知并不绝对,因为在总的出现概率,只占了约61%。那么今年出现概率多少?约占了39%...
人到渐老,对好多的人、好多的事,已不再莫名兴奋。老天于人,虽然各有垂青,也算得上相对公平。所谓高矮胖瘦、所谓漂亮寻常、所谓有钱没钱、所谓有本事没本事,如此等等,那又算...
作为芸芸众生,进入老年之后,该如何保持沉稳、温润个性,应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变化?这里说的环境,包括我们的感官,能够触碰的外部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总能看到一些老者,对于难...
当下渐老的这辈人,大都经历过欲望少有的岁月。那时候啥都欠缺、也啥都凭票,就连吃饱、穿暖的那点欲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当这样的无法满足成为惯常,欲望就被降到最低限度。上个...
老年快乐都自找的。这话似乎经不住推敲,可仔细想想,也并非全无道理。是的,作为社会人,能够感受到的快乐,往往来自yu客观环境,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感染。仅靠自我封闭,...
10多年前,从网络文字里读到:“咱们这一代,孝顺父母是最后一代;被儿女们背叛,是第一代。” 这样的概括,确实有点难以接受,却又为面临现状所困。通过这么多年,与儿女们相...
以前的人呀,因为一个穷字,就很难展开翅膀,做想要的自己。那个时候的人,喜欢随大流,别人怎么样,我就怎么样。虽然盲从,却也简单,用不着煞费苦心。就拿衣食住行来说吧,虽然穿...
这东北澳的秋雨呀,已经下了好几天。查看未来10天预报,雨量有增无减,似乎没个完。秋雨绵绵这很正常呀,如果放在我老家,有个名叫“华西秋雨”的,那雨只要粘起来,下它个一月...
昨天的文章里,谈到了两代人的相处方式,感觉意犹未尽,想再絮絮叨叨闲聊几句。要说哪种相处方式更好,其实也没个标准模式,各自觉得自在、舒服就比较好。一般说来作为老辈,观念...
人到了“过七奔八再往后”年纪,就应该心气平和了。以往所谓“有棱有角、血气方刚、肝筋火旺、怒发冲冠”,如此、那般充满意气、硬气、豪气的热词,只应该沉埋在过去的岁月,留在茶...
以前的人,注重“望子成龙”,也祈盼“养儿防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老的那一套观念,已经不那么管用。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上海有大学高级教授夫妇,养了3个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