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风里氤氲着艾香丶粽香丶馃香与糖糕的甜,加之以五月的鲜桃与甜杏的果味,仿佛每一阵微风里都夹带着那丝丝缕缕属于端午的香甜。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同一时节,江...

端午的风里氤氲着艾香丶粽香丶馃香与糖糕的甜,加之以五月的鲜桃与甜杏的果味,仿佛每一阵微风里都夹带着那丝丝缕缕属于端午的香甜。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同一时节,江...
那天娘说“明天就是五月端午啦,咱也包点粽子吃吧。”我一听挺高兴,多少年没吃过粽子了,怎么能不高兴呢? 这一年是1963年。经过前三年的“困难时期”,到了这一年春季...
这是一座鲁西平原上的小村庄,是夫人的故乡。 它坐落于冠县城西南十二里,距我的故乡十八里。 这里,虽然已听不到昔日里黄牛哞哞的欢叫,但仍能看到不时有羊群在仲春...
父亲在世时说到杨陶天先生总是赞佩不已。上世纪五丶六十年代,每逢说到名人的书画,他总是说“杨陶天先生书画兼工,某某书法家的字也没有杨先生的字好,某某画家的画也不及杨先生画...
新春佳节之际,再读大诗人贺知章的诗《回乡 偶得》,不禁为他的诗所感染。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虽是寒冬腊月,但南馆陶满街熙熙攘攘的赶集人,与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却犹如一波波春潮。 从渡口西望,临时搭起的货摊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布丶小巧别致的“化学”(塑料)发...
两易寒暑,两度春秋,《邯郸新闻传播事业编年史》一书方才成书。 2020年初夏,邯郸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张志军主席找到了我,说要编写一本邯郸新闻传播亊业的编年体史书,...
1971年3月,为支援“备战备荒”的三线建设,我到了太行山区的涉县,成了县战备团二连一名“战士”,驻地在涉县城北七里的北岗村,被安置在村里一户江姓人家。 北岗村东...
面如重枣,是我对他青春时代永恒的记忆。 1969年初,我刚满18岁,他还不满17岁。我从邯郸一中初中毕业回故乡成了一名知青,他从馆陶县一中初中毕业回乡成了一名农...
农历寒衣节前夕回到故乡,下午与乡邻和家人在堂弟家小聚,等候来客间隙,在堂弟大院里徜徉,仰望故乡的晴空,呼吸着故乡甜丝丝儿的空气,耳听着浓浓的乡音呼唤,心灵陶醉于浸润着卫...
发小发给我一条微信:“今在家小酌一杯,脑子突然想起一往亊,历历在目。一九六八年春我母亲患脑溢血突然去世,待到下午从市医院拉回,随即便入棺,您在现场发现棺材底下有较大裂缝...
1970年初夏,我给娘邮去一张照片,本意是想让她看看已迈进20岁的儿子,聊解娘的思儿之愁。 没想到,她看到这张照片,大哭了一场,还不时拿出照片,看一次哭一次,寝食...
有人说,怀旧是人老了的一种表现,我却不这么认为。上了点岁数,怀怀旧,想想青葱时代的往事,找出芳华岁月的老照片,看看青春的倩影,仿佛回到火红的青春,让自己永远活在青春的记...
自上世纪60年代初,我家就住在邯郸老城南门外。 所说邯郸老城,指的是明、清两朝故城。1995年国庆节前夕,曾采访“老邯郸”米老先生,讲起这个老城,他用一句话概括——南北...
一花观世界,四季览风光。几平方米的阳台,种植着数十盆花草,地界不大,却可以尽览四季秀色,知寒暑更替。 四十年前,正是改革开放之初,养花种草又成了时尚,追随潮流,也...
昨天上午9点钟,手机的电话铃声突然响了,接听电话,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声音传来:“乔老师,您在家吗?”我说:“在家。”他说:“我一会到您家里去。”听得出,这是曈昕。 ...
一张照片,发在微信圈中,触发我五十年前一段往亊的回想。那是一张卫运河畔一条蜿蜒曲折小路的照片。五十年前的四月,正是沿着这条小路往返县城两趟。五十年后,那段往事,依然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