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楼上简友的感觉,文章的观点有道理,但是有以偏概全的嫌疑。我为作者补充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花钱听演唱会是一种消费行为,既然是消费,那么顾客是上帝这个原则总是适用的,而且,顾客正是因为某一方面不够专业才会花钱去购买专业的产品和服务,能让顾客满意也是服务商专业性的体现。所以,顾客虽然不够专业,但是绝对有评价的权力,而且这种评价从来就不是专业的,往往就是好或者不好的感官感受,从演唱会到手机到电冰箱无不例外,你买了一个牌子的东西觉得不好,下次不会再买了,还会向有同样需求的朋友提供不要购买的建议,就这么简单。所以王菲演唱会这事儿,听众表达不满是正常的。至于没听过跟着瞎起哄的,呵呵,啥时候都不缺这种货,我从来不理他们。
其次,所谓专业性评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真正高含金量的评价不仅需要专业素质,更需要公正的心态。龚琳娜是专业的,那英也是专业的吧,混歌坛30多年了,但她就力挺王菲,只因为她和王菲是好友。至于龚琳娜,也很难说她发这个微博背后没有其他考虑,再说人家练没练你怎么知道?你可以说人家唱砸了,但说人家没练就有点哗众取宠了,毕竟演出的现场表现受制于多种因素,王菲的歌又那么难拿捏,如此武断有失专业性,有借机炒作的嫌疑;另一方面,专业人员往往活在自己的逻辑中,反而常常需要市场的反馈来突破。乔布斯之前,所有手机市场的专业营销人员都热衷于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用户最爱用的手机功能,并把它加入到手机中,而乔布斯一个人闷在办公室就造出了一个传奇,于是这些“专业”营销人员立马调转枪头,开始研究颜值啊、配置啊之类的东西。所以,“专业”永远是相对的,不可迷信。
再者,作为专业人员要有容人之量,才能不断进步。不管你是作家、歌唱家、工程师或者什么,如果期望你的东西让所有人都喜欢,没有一个不字,那就好比生孩子期望要男得男,要女得女,还得男若潘安,女若貂蝉。总结起来就一个字:不现实。人所能达到的高度首先取决于格局和气量,你看到一个胡说八道的就暴跳如雷,说明还没修炼到家,和一个下三滥一般见识了,什么时候你能从一堆垃圾评论中提炼出有助于自己进步的东西,用实力证明你是对的,那才真叫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