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种种灾难,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国土危脆,生命无常。所以,趁着我们还健在,把平生最要紧又最希望达成的事早些打理妥帖,无论来日如何,总不致于留下遗憾,留...
近年以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种种灾难,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国土危脆,生命无常。所以,趁着我们还健在,把平生最要紧又最希望达成的事早些打理妥帖,无论来日如何,总不致于留下遗憾,留...
古人说,“读书志有圣贤,非徒科第。”所以,学问要有修养才是真学问,有学问没修养,那就枉读圣贤书了。东汉时有位名臣刘宽,仁慈宽厚,即使仓促之中,也不曾疾言厉色。他的夫人想试探他...
凭道义与努力,赢取荣誉与成果,总是心安理得; 借欺蒙与钻营,窃取名位与利禄,焉能心无愧怍? --分陀利
视万物为一体,所以慈悲; 观心境本一如,故得自在。 --分陀利
少管闲事,少说废话,少攀外缘,少动歪念头; 多行善事,多读佛经,多称佛名,多闭目养神。 既养心亦养生,且增福又增慧。 --分陀利
若能通达“诸法空相”,烦恼何处可寻? 未能了达“诸法空相”,烦恼怎能断尽? --分陀利
一个真正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需要在任何场合作态显摆,但凡他所到之处,自然会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威德,这叫“不动而敬。” 一个具有良好素质、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不需...
我等凡夫,无量劫以来,轮回三界六道,生而死,死而生,生死循环,无有了期,累了多生多世父忧母难,含辛茹苦。故莲池大师《七笔勾》云:“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
学佛的人,无论发了多么广大的菩提心,首先总是以成就自己为前提。所以,只管潜心研习佛理,默默依法行持。及至解行果有心得,有人前来求教或请益,不妨乐与他人分享;或然举世无闻,乐得...
佛教所称三宝,指的是:十方诸佛由凡夫通过累劫实践修行,而得圆满觉悟宇宙诸法的真相,称为佛宝;诸佛把自己修证觉悟的经验和方法,用以教化迷茫的众生,称为法宝;众弟子依据佛陀所教化...
世间有许多不了解佛教的人,或者误解佛教的人,动辄排斥佛教,甚至对佛菩萨心生大不敬,出言不逊。这对佛菩萨本身来说,一点损失都没有。佛菩萨毕竟是佛菩萨,还是那样的圣洁庄严,那么的...
同样的毕生辛勤努力付出,临到末了,有人奔往光明的所在;有人堕向黑暗的深渊,只缘各人志趣不同,用心不同,非关幸屈(侥幸、枉屈)。所以做人,知见要正,定位要准,莫错用心。 --分陀利
当我们认定这是一件善事,而且自己有做这件善事的能力,就当义不容辞尽心尽力去做;善事做好了,心中若无其事,不留痕迹。因为《大乘起信论》中说:“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所以,做...
《幼学琼林》中有句话说:“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可见做人只宜保留清气,不可带有浊气。是故廉洁奉公的官员称清官,志行高洁的人称清士,清净修行的士女称清修,高...
远离无谓的交际应酬,减少多余的闲言碎语,放弃非分的遐思妄想,能经常让内心处于一种恬静平和的状态,就足以提高生命的质量与价值,何况还能节省很多时间用来修办自己的道业呢。 --分陀利
佛弟子通过受戒而获得戒体之后,于自身无形中能够产生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这种功能就如同接种疫苗一样,可以防止身口两业造作违法的行为。而修净土的人,念佛深入心体之后,可以激发心光...
把心地上的浮尘打扫清净,触目无非净土; 将心田中的杂草铲灭无余,放眼尽是福田。 --分陀利
“做人要有人格”这一句话,虽然许多人常常挂在嘴边,但什么叫人格,恐怕却未必说出具体的内容。所谓“人格”,即做人的道德品质。“格”,指的是格式、标准。做人以什么作为道德品质的标...
只要肯努力,就会有实力;只要有实力,不愁没机遇。 只要有信心,就会善用心;只要善用心,天道自酬勤。 --分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