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总结 猪苓汤方:猪苓10—15克,茯苓10—15克,泽泻10—15克,滑石10—15克,阿胶10—15克。 方剂作用:小便不利,淋漓涩痛,心烦不得眠,舌质红,脉浮。 现...

阳明病总结 猪苓汤方:猪苓10—15克,茯苓10—15克,泽泻10—15克,滑石10—15克,阿胶10—15克。 方剂作用:小便不利,淋漓涩痛,心烦不得眠,舌质红,脉浮。 现...
厚朴七物汤(三物汤)&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 肚子受了风寒,然后肚子痛这样的一个状况用理中汤能够理解。如果肚子受的风寒或者肚子本身的寒变得更严重的时候,那就会出现比如说像是...
麻子仁丸VS三承气补充VS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心下痞VS阳明蓄水VS脾约VS五苓散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如其未下,...
猪苓汤 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猪苓汤这个方子其实这个季节说不定大家还有机会用得到,这个方子很好用的。阳明病,当然宋本就是,没有阳明病哦这三...
三承气汤主证对比 阳明病,脉实,虽汗出,而不恶热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汗出者,此大便已梗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
阳明病证候(续)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其人本虚,胃中冷故也。阳明病吃不下饭,这个是中寒的阳明病,这样就不适合我们用那个很冷的这个下药了,攻了热他就一定会哕,...
阳明病证候 脾胃的湿气堆起来之后,就是脾阴实传到心阴实,所以心脏塞起来是很容易发生的。大概的气运跟大概的五脏的对应关系,所谓的以五运六气来预测疾病这种东西,体质上面受的...
阳明病提纲 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阳...
阳明病概要 伤寒,脉浮滑,此以里有热,表无寒也,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浮滑,太阳感冒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脉是偏浮的,无论是桂枝汤证还是麻黄汤证,所谓的这个标准的浮脉都是刚打到...
黄芩汤证与黄连汤证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讲的是太阳跟少阳合病。这个太阳跟少阳合病本来哦,是要多一些主症的,比如说这个...
泻心汤系 三泻心汤,就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跟甘草泻心汤。其实都可以说是同一个主要方剂结构作一个加减而已哦。所以这几个方剂的这个差别并没有那么的大。主症多半也都是抓心下...
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 小建中汤整个主证: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发软、咽干口燥。 血痹虚劳篇条文 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耆建中汤主之。 比...
桂枝龙骨牡蛎汤&天雄散&小建中汤(续)血痹虚劳篇条文 人年五、六十,其脉大者,病痹挟背行;若肠鸣,马刀挟瘿者,皆为劳得之也。其脉小沉迟者,病脱气,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者...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黄芪的药性(续)五痔鼠瘘 五痔鼠瘘这个部分就会让我们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说为什么痔疮的方子都用到黄芪,因为我们临床在处理痔疮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黄芪的药性 血痹,阴阳俱微,或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就说这个人基本上他的脉就是上中下浮中沉都是没力的,然后没...
调胃承气汤&抵当汤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今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故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太阳病,过经十...
柴胡龙骨牡蛎汤和龙骨传说 要让一个人的元气能够归回正位就是龙骨牡蛎的事情,在张仲景的书里头科学中药因为大黄是一起煮的,所以吃了之后会拉肚子,拉了肚子,这个药性就有一点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