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高校工作,单单的读书,看似潇洒,可是如果没有后继的论文、课题,总觉得有“负罪感”,总觉得在“逃避”。
作者抛出了论点“读书,改变人生最廉价的手段”,但作者仅描述了自己读书的经历、感觉、自己读书方法的演进,并没有给出合理详细的论证过程以及论据。虽然最后摆出了自己读一些书后的感悟,但鄙人深刻怀疑这种感悟与成长的必然联系。你要知道,鸡汤也能给人感悟,所有的感悟没有通过实际经验内化为自己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一部分,都会消退、都只是短暂的情绪而已。
其次,作者抛出“你读过的书,一定是有用的,这种用处或许当时没有体现出来,但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觉醒。”的观点。同样,作者只抛出一个模糊的观点,却并没有论证。敢问读书的用处到底是什么?成长?那么成长的必然条件是什么?通过读书满足了哪些条件?未来的某个时刻必然觉醒,必然是不是认为几率是100%?是不是意思是读过的每本书都必然有用?
不好意思,不是针对作者或者本文。一则本人也一直坚信读书改变人生论,但后来我惨痛的发现这只是我一厢情愿、毫无目的性的一个信念。换而言之,读书的用处还没有明显让我察觉,别人的人生似乎生来就比我好,我只能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作为唯一的希望。很尴尬,我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但是自己一直在心里骗自己一定有用。骗了自己于是去骗别人,好像只要别人信我了,我的观点就能成真一样。
这是我的疑惑,读书到底改变在哪?这种改变是不是真的是我目前真正渴求的?初来简书,记得当时惊喜异常,各种观点解我疑惑。
是我的疑惑变少了?还是简书的鸡汤变多了?
这……?也太放纵了吧?抱歉,无法接受。
外遇那点儿事,我有好多故事!周末有遗憾,瑜伽馆6点不开门,所以今天5点多起来,只能大街上闲逛,在全家才可以买到拿铁,温度不够星巴克热,没有豆奶拿铁,这时候想念纽约,咖啡厅5点开门,提供豆奶拿铁。 只能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