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台湾
  • 辽阳

    元代至元六年(1269年)辽阳为东京总管府,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行省直辖7路1府,属州12个,属县10个,另有驿站120处。行省辖辽阳路,省、路治所均在辽阳市老城区。
    辽阳行省区域范围含燕国设置的辽西郡地域。

    钭氏郡望探讨

    钭氏郡望探讨 钭革非 钭氏郡望有二,越陈支系以燕山为郡望,大源和西源支系以辽西为郡望。均有宗谱和墓碑为证。清初蒙学家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载:“钭,宫音。辽西郡。" “郡望”...

  • 《新纂氏族笺释》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清朝熊峻运撰。载曰“钭,辽阳郡,系出姜姓,田和篡齐,迁康公于海上,穴居野食,以钭为釜,支子别姓钭氏。辽阳望族刺史贤嗣宋钭滔处州刺史。”

    钭氏郡望探讨

    钭氏郡望探讨 钭革非 钭氏郡望有二,越陈支系以燕山为郡望,大源和西源支系以辽西为郡望。均有宗谱和墓碑为证。清初蒙学家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载:“钭,宫音。辽西郡。" “郡望”...

  • 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古代地理名词,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辽太宗为父,石敬瑭为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160多年。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帅,北伐元朝。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攻占了元朝都城大都,至此燕云十六州被汉族政权收回,结束了数百年北方游牧政权的统治。

    钭氏郡望探讨

    钭氏郡望探讨 钭革非 钭氏郡望有二,越陈支系以燕山为郡望,大源和西源支系以辽西为郡望。均有宗谱和墓碑为证。清初蒙学家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载:“钭,宫音。辽西郡。" “郡望”...

  • 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于是北宋预置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把辽天祚帝赶到燕山以西之后,于1123年二月把太行山(后明在此建内长城)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但阿骨打死后,金以张觉事变为由伐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又占领燕京地区。第二年金国大举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占据了中原地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钭氏郡望探讨

    钭氏郡望探讨 钭革非 钭氏郡望有二,越陈支系以燕山为郡望,大源和西源支系以辽西为郡望。均有宗谱和墓碑为证。清初蒙学家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载:“钭,宫音。辽西郡。" “郡望”...

  • 李怀仙
    李怀仙(?―768年),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市)人。唐朝时期藩镇将领。
    擅长骑射,颇有智数。参加安史之乱,带兵攻打雍丘,累迁幽州节度使。广德元年(763年),斩杀史朝义,归顺朝廷,得到仆固怀恩推荐,授检校侍中、幽州卢龙节度使,册封武威郡王。广德二年(763年),仆固怀恩反叛后,修缮城邑,训练军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大历三年(768年),为卢龙兵马使朱希彩、经略副使朱泚兄弟所害。

    钭氏郡望探讨

    钭氏郡望探讨 钭革非 钭氏郡望有二,越陈支系以燕山为郡望,大源和西源支系以辽西为郡望。均有宗谱和墓碑为证。清初蒙学家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载:“钭,宫音。辽西郡。" “郡望”...

  • 唐朝
    乾元二年(759)史思明自立为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广德元年(763)改范阳节度使为幽州节度使,史朝义部下李怀仙降,唐即授为幽州节度使;时平卢已没于北族,惟存平州(今河北卢龙),平州城内驻有卢龙军,幽州节度使遂兼领卢龙节度使。此后或称幽州,或称幽州卢龙,或只称卢龙。

    钭氏郡望探讨

    钭氏郡望探讨 钭革非 钭氏郡望有二,越陈支系以燕山为郡望,大源和西源支系以辽西为郡望。均有宗谱和墓碑为证。清初蒙学家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载:“钭,宫音。辽西郡。" “郡望”...

  • 幽州(宋燕山府)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据《周礼·职方》载,“东北曰幽州”。其範围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周武王平殷,封召公于幽州故地,号燕。
    战国时,燕与其他六国并为七雄。燕昭王时秦开破东胡后,置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
    秦朝:
    秦始皇灭燕,沿燕建制,仍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
    西汉:
    汉高祖时分上谷置涿郡;此外又设燕国。汉武帝设幽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诸郡国。武帝开边,置玄菟、乐浪等郡,亦属幽州。
    东汉:
    东汉时,辖郡、国十一,县、邑、侯国九十。幽州治所在蓟县,治所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魏晋:
    魏晋时期,尤其晋武帝太康元年,增置郡国二十三后,幽州辖境日渐缩小。
    南北朝:
    北魏时仅领燕、范阳、渔阳三郡。
    隋朝:
    隋炀帝大业初罢州置郡,故改幽州为涿郡。
    唐朝:
    唐武德元年(618)复为幽州。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设定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契丹,治幽州(范阳郡,今北京),统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恆州、莫州、沧州等9州。天宝元年(742)改为范阳郡,乾元元年(758)又为幽州。州治蓟县。另有范阳县,本幽州或范阳郡属县,大曆四年(769)后为涿州治所,故治在今河北省涿州,与此不同。
    宋辽:
    天福元年(936年),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辽)。次年辽升幽州为幽都府,辽太宗在唐幽州城的基础上兴建土木,定为“南京幽都府”。此后,幽州作为行政区划不复存在。

    钭氏郡望探讨

    钭氏郡望探讨 钭革非 钭氏郡望有二,越陈支系以燕山为郡望,大源和西源支系以辽西为郡望。均有宗谱和墓碑为证。清初蒙学家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载:“钭,宫音。辽西郡。" “郡望”...

  • 燕山府区域即在燕辽平原。辽西郡亦在燕辽平原。不同修谱者在不同时期修谱,出现两个不同郡望名,实为指同一区域。从严格意义上讲,以辽西郡为郡望更准确、规范。

    钭氏郡望探讨

    钭氏郡望探讨 钭革非 钭氏郡望有二,越陈支系以燕山为郡望,大源和西源支系以辽西为郡望。均有宗谱和墓碑为证。清初蒙学家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载:“钭,宫音。辽西郡。" “郡望”...

  • 补充:
    在宋朝时期设置燕山府路。燕山府路包括有一府:燕山府;九州:涿、檀、平、易、营、顺、蓟、景、经;总领二十县。 燕山府:唐朝时期为幽州范阳郡;五代十国时期石晋以范阳郡贿赂辽国,辽国将其建为南京,又改号燕京;金国灭契丹后,以燕京及涿、易、檀、顺、景、蓟六州二十四县来归;北宋朝宣和四年壬寅(公元1122年)改燕京为燕山府,又改郡名为广阳,领十二县;北宋朝宣和五年癸卯(公元1123年),童贯、蔡攸入燕山;北宋朝宣和七年乙巳(公元1125年),还特意将幽州改名为燕山府:御笔改燕京为燕山府。

    钭氏郡望探讨

    钭氏郡望探讨 钭革非 钭氏郡望有二,越陈支系以燕山为郡望,大源和西源支系以辽西为郡望。均有宗谱和墓碑为证。清初蒙学家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载:“钭,宫音。辽西郡。" “郡望”...

  • 中国人来源

    中国人的祖先出非洲后,曾经在伊朗阿富汗一带的中纬度的高原上进化了很长的时间,然后才通过印度缅甸进入云南的中低纬度的高原,又进化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才扩散到中国各地,取代了原来生...

  • 钭氏发源地初探

    钭氏发源地初探 钭革非 钭氏郡望有燕山郡和辽西郡。钭氏发源地在哪里?据《中国姓氏辞典》记载钭氏“地望分布”为:“《郡望百家姓》云:钭氏望出辽西郡,战国时燕国初置,秦汉两代沿之...

  • 钭氏得姓始祖初探(简略版)

    钭氏得姓始祖初探(简略版) 钭革非 钭氏源流有二种说法:一是按宗谱为窦改钭,辽西郡得姓始祖为窦融,燕山郡为窦禹钓;二是按《百家姓考略》出自姜姓,得姓始祖为齐康公。 一. 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