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江西
  • 渡荆门送别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

  • 渡荆门送别创作背景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

  •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他无心赏玩。眼看国是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

  • 渔家傲·秋思 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上片着重写景。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词人是苏州人...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郑州(今陕西彬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

  • 渔家傲·秋思 创作背景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 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整首...

  • 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jiǎo)起,千嶂(zhàng)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zhuó)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lè)归...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自小被祖父辛赞教育要抵抗金兵,统一...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写作者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创作背景

    同甫是陈亮的字,他是辛弃疾年轻时抗金结识的好友。 人称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xián)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dí)卢(lú)飞快,...

  • 满江红·小住京华 赏析

    词的上片写与王廷钧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

  • 满江红·小住京华 创作背景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作于1903年。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