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汉末年以来的两百余年间,一直被废置祭祀孔子的仪式不仅被宋孝武帝恢复,而且孝武帝为恢复和振兴儒学,大力在民间建造孔庙,同时也进行了系列礼制改革以恢复儒家的礼乐制度,又...

自东汉末年以来的两百余年间,一直被废置祭祀孔子的仪式不仅被宋孝武帝恢复,而且孝武帝为恢复和振兴儒学,大力在民间建造孔庙,同时也进行了系列礼制改革以恢复儒家的礼乐制度,又...
自东汉末年以来,“儒教尽矣”,而宋武帝、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都试图振兴儒学,尤其是宋孝武帝时期,儒学更是得到了孝武帝重点扶持和优待。
宋帝在建康修建了一些宫苑,庙堂,但由于年代久远,战火频仍,基本上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书画、围棋等也在这个时候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国最早的山水画理论著述《画山水序》就诞生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也以陆探微、宗炳、王微等人的成就最为显著,给后世都留...
同时,这一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晔著《后汉书》,该书与《史记》、《汉书》和《三国志》并称为“四史”。
史书记载,宋文帝以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为之作补注。《三国志注》对后世注释史学影响深远。
史学上,这一时期裴松之、裴骃、裴子野并称为“史学三裴”。其中,以裴松之《三国志注》最为著名。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改革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学上,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笔简洁俊秀,记录了魏晋人物数百位,后者无出其右,成为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之作。
同时,使何尚之立玄学,何承天立史学,谢元立文学,与雷次宗的儒学合称四学。
元嘉十五年(438年),文帝征豫章处士雷次宗到建康,在鸡笼山开馆,聚徒教授。文帝几次亲到学馆,听次宗讲学。
三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清调以商为主,以清商代表的三调,故称清商三调。
清商乐是女乐歌舞,多以爱情为题材,风格柔婉动人。当时很喜欢依照清商三调的乐曲赋诗,歌妓进行相应表演。
三国时期对清商乐非常喜爱,专门设立清商署进行管理。
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等作品为楷书经典之作。皇象擅小篆、隶书,尤精章草。流传作品有《急就章》、《文武将队帖》及《天发神谶碑》等。
张昶为张芝季弟,擅长章草与隶书。韦诞总结书法经验,著有《笔经》。其中“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他的名言。
本时期主要的书法家有张芝、张昶、韦诞、钟繇及皇象等人。张芝擅章草,并创新出今草。出名的作品有《冠军帖》、《今欲归帖》等。
曹魏碑文书体方正、气度庄严,少有生趣。孙吴的著名碑刻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等。其中《天发神谶碑》以圆驭方,势险局宽,气势雄伟奇恣。
书法艺术兴起于东汉末期。从三国到西晋,隶书仍是官方通行的书体,当时的碑刻大都用隶书写成。
汉末杨修相传有《西京图》等画。曹魏桓范擅长丹青,魏帝曹髦绘画人物史实。蜀汉诸葛瞻亦工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