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贵州
  • 动人的故事

    我们一行去四川旅游,全程陪团的女导游姓刘,三十多岁。刘导热情大方,特会哄人。一路上除了唱歌就是讲故事,还搞点有奖问答活动,答对了有小礼品送,从不带游客购物。 ...

  • 小婶

    在我的记忆中,小婶子是最漂亮的女人。 我们家在潘家庄是个大户人家,我爷爷亲兄弟五个,到了我父亲这辈达到兄弟九个。最小的老九也就是我小叔,是我三奶奶生的。 ...

  • 背诵课文

    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一段充满乡土气息的校园回忆,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那年我十二岁,读小学四年级。我们学校原来是座家庙,通过改造变成了张家集小学。记得四年级教室...

  • 藏书

    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除了种地,还经营着一家小卖部,过着平淡却也充实的日子。每月两千来块的收入,虽不算多,但也能维持生计。可我这心里呀,一直藏着一份特别的热爱——藏...

  • 爱犬“西施”

    有个亲戚因村庄拆迁,搬到城里住了。她家养的一只小狗不方便带到楼上,就硬派给我了。 这只狗狗全身太脏了,看来从来就没洗过澡,长长的卷毛,两个红毛耳朵耷拉着,一双眼睛...

  • 七律·春景

    一夜春风绿千枝, 大地万物皆复苏。 两岸翠柳鸟窃语, 湖水渐暖鸭先知。 桃李争妍相成趣, 草色遥看近却无。 雕栏水榭观美景, 芳菲满眼醉心痴

  • 七律·春雨

    春雨从来贵如油, 一场春雨润神州。 花红柳绿千般秀, 万物复苏竟自由。 两会召开似春风, 群情激昂壮志酬。 齐奔创业艰辛路, 小康路上显身手。

  • 婚姻没有标准答案

    关于婚姻爱情,我们常常怀揣着美好的憧憬,期待着与那个心中理想的有情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和惊喜,有时那些未曾预料的缘分,反而能书写出最动人的篇...

  • 挥之不去的往事

    今年夏天咋这么热呢?室外比桑拿还桑拿,我在城里儿子楼上,二十四小时开着空调,都热得不敢出门了。 老妈今年83岁了,我跟老妈一直住在农村。老婆一年到头在城里照顾...

  • 隔代亲

    生了孙女以后,我特别高兴。 我们老两口都喜欢女儿,可偏偏就生了俩儿子。我们这辈的缺憾,好在有了孙女,也算是了了心愿吧。 当爷爷以前,所谓的隔代亲体会不到...

  • 留住“老窝”

    我姑姑前年去世,才62岁。姑父昨天又走了,享年67岁。 姑姑去世我没在家,没参加她的葬礼。 姑父去世前一天,表哥打来电话,说他爸病情严重,快不行了。次日一...

  • 同学聚会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亲同学一共九个。 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应班长邀请,本周日我们九个同学在“菊兰书香”酒店聚会。 周日上午九点,班长早早在门口等着同学们的...

  • 村干部那些事

    村支书 现在的村支书,都是书记主任一人担,权力一人独大。党内事务、行政事务都是一人说了算。以前村里都有会计,财务开支项目由会计审核监督,自从村账乡(镇)管后,村支书成...

  • 农村家庭问题之分家过日子

    在农村,儿子结婚后,父母与儿子儿媳是否分家,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从实际情况来看,尽早分家,若有两个院子,各住各的,不失为一种减少家庭矛盾的有效方式。尽管孩子刚结婚...

  • 顶替接班

    (……接上篇) 父亲去世后的第十二年,也就是今年,我妈多年的糖尿病变得更加严重了,到了烂脚烂腿的程度,加上心脏不好,整天躺在床上,不止一次的跟我说,她要跟那个没良心的侄...

  • 顶替接班

    父亲去世十二年后,母亲也于上周三走了,悲痛之余,多少往事涌上心头。 我父亲当年可是高材生,没毕业就被一家国有企业招工进厂。他在学校学习优秀,工作后表现出色,入职...

  • 农村家庭问题之分家过日子

    在农村,儿子结婚后,父母与儿子儿媳是否分家,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从实际情况来看,尽早分家,若有两个院子,各住各的,不失为一种减少家庭矛盾的有效方式。尽管孩子刚结婚就...

  • 难得糊涂

    老山去世了,虚岁80,作为男人活到八十岁也够长寿的了。 大儿子志刚木讷的跪在灵柩前,老二志强则忙着接待前来祭拜的亲朋好友。两个儿子无论从长相还是为人做事简直就是...

  • 风俗杂谈

    一、婚俗之送小饭 新娘过门后(一般都是早七点前过门),娘家嫁到本村的姐姐姑姑们,都要给新娘子送小饭,三三两两的用汤罐饭盒啥的送来热腾腾的水饺面条,新娘多少得吃一口。这...

  • 谎言与欲望

    我叔叔查出胃癌晚期两年了,全家人一直瞒着他。我叔叔是个明白人,虽然怀疑自己的病有问题,但他从不打听也不询问。不用说,他是又想知道又怕知道,宁愿自己蒙在鼓里,也不愿捅破这...

个人介绍
豪爽的山东人,属牛的。热爱大自然喜欢旅游。生活不太讲究,不相信保健品和养生,顺其自然最好